河南老茶农直言:浑茶绝不是好信阳毛尖
中新河南网郑州6月15日电 (记者 董飞)近两日,河南信阳茶农赵凡国在郑州举办新闻发布会直言:“信阳毛尖已入歧途,‘小浑淡’是毛尖中的垃圾”,剑指当地名企,颠覆了大家对信阳毛尖的印象。
赵凡国是信阳商城县的茶农,从18岁就开始研究茶叶,对茶叶及茶文化极其痴迷。他一直钻研高端绿茶的炒制技术,还获得过国家专利。
最近几年,他都奔波在为被误解的信阳毛尖“正名”的路上:他给主管部门写信,联络真正懂茶的人,上门拜访媒体。几乎在所有与信阳毛尖有关的茶叶盛会上,都能看到赵凡国公开“斗茶”——他希望以这种方式,纠正大家对信阳毛尖的误解。
这次,他来到郑州一个月,在“春来茶城”设了个点“斗茶”,并广邀请市民品茶,希望大家认识到真正好的信阳毛尖。长期以来,在市场上,评价信阳毛尖,都是以“小浑淡”(芽小、汤浑、味淡)为标准,但赵凡国认为,浑茶绝对不是真正好的信阳毛尖。
在河南农业大学茶学博士贺魏分析,浑茶出现的原因不是因为茶本身,而是因为制茶工艺的问题:在制茶的时候,如果摊放时间过短,后期揉捻过重,茶叶里的蛋白质就会进入水溶液;如果遇到茶多酚,就会发生浑浊;另外就是后期揉捻过重,茶叶破损率比较高,破损的茶叶和绒毛在水里,就会发生沉淀。
茶叶专家欧阳道坤,曾长期和信阳的茶农一起,研究过他们的制作工艺。他说,他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市场需要,茶农为了把茶叶做小,就过度揉捻,“看上去外表小了,但实际上失去了茶叶的内涵。”
在他看来,“浑汤”不是说不能有茶的颜色和毫毛,而是说出现了灰尘的浑汤,这是因为制作过程中把茶叶的表皮揉碎了,“实际上是茶灰”。
欧阳道坤认为,过度追求芽小,导致了毛尖茶原料的大量浪费,导致采茶制茶成本提高,不仅损害了茶农的利益,对信阳毛尖也是个极大的损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