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院”雏形现 分级诊疗看河南

04.12.2016  08:05

  多学科联合远程会诊。

  新华网郑州12月2日电(郭东亮)分级诊疗是我国新一轮医改的重中之重,如何落实,困扰着社会各方。在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建设的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上下联动、纵横发展的“网络医院”雏形初步显现,为实施分级诊疗、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打通了便捷通道,也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探索了可行路径。

  打造区域协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

  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位于郑大一附院门诊楼21-22楼,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不同于其他楼层的医患喧嚣,这里没有排队等候的患者,更多的是由闪烁不停的显示屏、形态各异的计算机以及其他功能各异的设施设备组成的各种远程会诊室,还有分布在各个诊室的或多或少的医生,和远程会诊辅助工作人员。

  在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心,记者看到郑大一附院相关专家正与商丘市神火集团总医院的医生探讨病情,在大屏上,包括双方医生、工作人员、申请会诊的病人在内的双方会场场景和患者电子病历信息清晰可见;而在医生面前的小屏上,则更全面地显示着患者的影像、病历等数字化资料。“这个小屏更为关键,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所有检查、就诊与治疗信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上传后,都会在这里显示。”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在数字化录播中心,记者看到演播室里一位专家正在授课,但室内几乎没有学生,她的授课对象是远在各地的基层医护人员。在墙上张贴的课程表上显示,一周5个工作日内几乎每天都有授课,内容涉及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骨科、物理诊断科,等等。

  这只是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的一角。据悉,目前,该中心已完成投资近2亿元,建设有远程应急指挥中心、健康管理与呼叫服务大厅、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心、影像-病理-心电-B超联合会诊室、专科会诊室3个、影像会诊中心、病理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远程示教与乡村医生培训室、数字化录播中心、远程医疗数据中心、数字化手术示教中心,等等。

  “这里不仅是远程医疗业务的提供机构,也是国内主要的远程医疗科研及转化基地。”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翟运开博士介绍,该中心努力推动远程医疗相关科技开发及应用工作,参与国家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远程医疗行业标准等研制工作,承担国家及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设有移动医疗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数字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远程医疗服务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医药电子商务与主动健康服务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产出了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学术著作与论文,引领着我国远程医疗科技发展方向。

  除硬件设施外,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还完成了协同医疗管理平台、远程综合会诊管理系统、远程影像诊断管理系统等15个数据交换平台及应用系统的软件设施建设。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已发展成为集通讯、应急指挥、远程会诊、影像数据传输、视频会议、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教育培训、数字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协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

  专家进行远程病理诊断。

  形成五级联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开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省级平台是基础,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则是关键,关系着分级诊疗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据了解,自2014年起,远程医疗科技惠民工程被纳入省政府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由河南省相关厅局牵头,郑大一附院和全省18个地市19家医院联合打造的19家市级分中心,逐步发展起来。市级分中心单点投资预算1000万-1300万元,累计投入达2.3亿元。目前,大多数市级分中心已在开展着面向基层的会诊、教学等服务,市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得到了强化。

  郑大一附院还为省内118家县级医疗机构免费部署了远程会诊设备、10M专用网络、前置机和软件系统,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并带动近30家省内医疗机构自行加入河南省远程医疗网络,累计带动投入600余万元。

  以信阳市平桥区人民医院为例,该院建成了综合会诊室、病理会诊室、影像会诊室、多媒体会议室、心电会诊室,并实现了与所在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打通了“村-乡镇-县-郑大一附院”的医疗信息和患者流转通道,以远程医疗为导向的健康咨询在村、健康管理在乡镇、常见病治疗在县区、疑难杂症在省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下辖省内19家市级分中心、省外4家市级分中心,省内外县级中心站143家,省内外基层乡镇、社区、村基层工作站360余个,整体上形成了完备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同时,该中心还已与新疆、山西、四川、山东、北京、贵州等部分省市和美国、俄罗斯等部分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汇聚并为省内提供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

  翟运开介绍,依托五级联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开展着常态化的免费远程综合会诊、专科诊断、远程教育培训、电子图书资源共享等业务。日均远程综合会诊量100余例,自2013年至今已有8万余人得到远程会诊;省内有80余家县级医疗机构已开通远程影像、心电、病理专科诊断应用,全网每年诊断患者达20万余例;每年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培训300余次,年培训40余万人次,覆盖山西、四川、云南、贵州、山东、新疆等省区。近三年来,郑大一附院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下降10%,疑难危重患者占比上升到58%,难度较大的三四级手术占比上升到71%。“远程医疗使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率显著降低,使大医院将精力集中在疑难危重患者,有效推动了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通过五级联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远程会诊、专科诊断、远程教育培训、图书资源共享等方面,每年可为群众节约相关费用10亿元。

  专家进行远程授课。

  发力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

  随着远程医疗的推广建设,运营模式缺乏的问题凸显,很多地区远程医疗业务难以为继。面临这样的问题,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提出并初步实施以“平台化运营+跨院医疗信息互通”为基础发展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的计划。

  据介绍,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依托市级分中心所在医院,建设了21个远程医疗专用数据机房,总容量达2P,年新增数据量达120TB。“远程医疗网络的开放共享系统、较大的覆盖面以及大量发生的实际医疗业务,为面向个人健康管理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翟运开说。

  目前,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已完成Hadoop大数据平台建设,并已在老年病、心血管、骨科等领域开展了临床大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将联合河南省政府主要投资平台共同实施国家发改委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对接中国(河南)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园,通过互联网医疗科技平台建设、网络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和大数据产业孵化等,促进远程医疗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全国性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高地,更大程度、更大范围造福基层群众。

  数据就是“石油”。郑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赵杰指出,收集、整理、挖掘、分析和应用医疗健康大数据意义重大,将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如为患者精准推送药品服务信息,实施个性化治疗和长期跟踪服务;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精准健康管理建议;为医生提供临床精准医疗服务和循证医学分析;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等等。

  据介绍,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将通过5年建设,打造完备的以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覆盖基层的主动医疗中心为基础,以各类网络医疗服务为手段,以医疗健康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创业企业孵化为两翼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格局。

  “依托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展全人全程主动医疗与精准医疗服务,实现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社会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覆盖单个个体全部健康因素、社会全体个体健康状况的健康服务,是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这个‘网络医院’的奋斗方向。”郑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赵杰说。(完)

编辑:袁连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