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养阴防燥”是关键
立秋后,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气候偏于干燥。而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市中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护师、高级公共营养师张本清建议: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具体可通过饮食调节、体育锻炼、心里调节来达到养生目的。
饮食调节养阴气
入秋后不久,家住游仙区的李先生备受便秘的折磨:大便3~4天一次,加上最近天气有些干燥,有时一周才排便一次,而且每次排便都异常痛苦。据介绍,每年秋季,像李先生这样的患者还不少,而老人、久坐办公室的白领是高发人群。
张本清提醒,秋天要重视防治便秘,因为秋天气候干燥,而燥伤津液,肠道干涩,从而易引起便秘。她指出,秋季的饮食保健应遵循“四多二少”的原则,即多吃清润、多纤维、多酸味食物、多饮水和生蔬菜果汁,以补肝气饮食防便秘;少吃过于油腻食、少吃辛味食物,防止肠胃疾病。
滋阴润燥的食物包括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藕、乌骨鸡、鸭蛋等;传统富含纤维的食物有麦麸、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茭白、芹菜、苦瓜;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张本清提醒,不少人有“贴秋膘”的习惯,但是经过夏季后,由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容易引起
肠胃疾病。而辛味食品吃得过多,会使肺气
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
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
蒜、韭菜、辣椒等。
适当锻炼少生病
进入秋季,天高气爽,也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在“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张本清表示,秋日清晨气温低,锻炼时不宜穿短袖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此外,秋天刚至的时候,暑热未尽,早晚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这时不宜立刻增加衣物。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更能适应即将来临的冬季。当然,秋冻也要适度且因人而异,不能冻得打寒战,老人和孩子则要注意保暖。
心理调节防“悲秋”
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中一直有“悲秋”一说,指秋风渐起,大地萧瑟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压抑,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中医学认为,“秋主燥令”,秋天气候以干燥为主,人的津液会比较少,感觉天气干燥的同时,脾气也会比较烦躁,感觉烦恼事情多,容易滋生忧愁。
气温下降,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发生秋季抑郁。
张本清表示,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足够睡眠,起居要有常。如有烦心事,应向知心好友或亲人倾诉,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孙亭婷杨和英本报记者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