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南大学教授佟培基:用兴趣和勤奋书写诗意人生
编者按:
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中原大地,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先进代表,他们是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中原楷模,他们是群众身边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从今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全省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人物,用身边的典型影响身边人!
年轻时的佟培基
佟培基保留的当年被毛主席在大会堂接见的入场卷
佟培基的部分诗作
佟培基的唐诗
佟培基收藏的部分书籍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因为身体原因,佟培基都轻松地站着。
人民网开封5月13日专电 佟培基,河南大学教授。因为兴趣和勤奋,他从司机成了博士生导师;因为兴趣和勤奋,他成了全国著名唐诗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是因为兴趣和勤奋,他让癌症病魔也退避三舍。
近日,记者近距离采访了这位开封古城的传奇老人,看他用自己的兴趣和勤奋书写的诗意人生。
“兴趣和勤奋,让我从司机到博士生导师”
1944年,佟培基出生在开封,从小跟着母亲学习认字、绘画,母亲成了他优秀的启蒙老师。
1955年,11岁的佟培基正上小学五年级。这年暑假,老师布置的暑期作业是每天抄一首古诗或现代诗,“那时候,我们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佟培基说,“我从邻居家借到一本《诗刊》开始抄,不几天工夫,这本书就抄完了。于是,他就满街去找书。在开封图书馆,我第一次看到了《唐诗三百首》、《万首唐人绝句》等书,一假期,全部抄写完了!”
开学检查作业,佟培基超额完成了古诗的抄写。语文老师一边翻看他用白纸装订的本子,一边当着全班学生的当面夸奖他。老师的夸奖让佟培基养成了抄诗的习惯。后来读初中时,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负责到校图书馆借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被他读熟了。闲暇时,佟培基去拜访光绪年间的进士、时任河南文史馆馆员的靳志。他向靳志学习诗律、词律,整本整本地抄写平仄格律。
1963年,佟培基同志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当汽车兵。每月虽然只有5元津贴,他仍将大部分用于购买书报刊物。他利用业余时间伏案疾书,把部队生活和自己的心得凝聚成鲜活的文字,发表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上。在部队服役的五年,佟培基同志每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
转业后,佟培基调进河南大学车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借书证。他每次出车前,都要到校图书馆借几本书放进车里。到达目的地,客人去办事,他把车门一关,陶醉在书的海洋里……
在当时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提倡工人、教授结合,他与国内著名学者任访秋编在一个“三结合小组”。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他经常向任访秋请教中国近现代文学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这期间,佟培基还先后用车接送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陈元辉、中山大学教授蒋湘泽、历史学家史念海等一些知名学者。面对每一个学者,他都不放过学习的机会。
1979年,佟培基调至中文系唐诗研究室工作,跟随高文教授从事《全唐诗》的整理和研究。凭着刻苦的钻研,佟培基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把停滞多年的唐诗辨伪研究推向了高峰。鉴于他的突出成就,1982年,他被破格评定为讲师,1986年被破格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87年,他的事迹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河南大学,拍摄了《从司机到副教授》的专题片。
“做学问需要真本事,要较真儿,但学历很重要”
1977年,佟培基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认为,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编著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有误:《永遇乐?北固亭怀古》创作时间是1204年,而非1205年。史料记载的辛弃疾的仕途中,大理少卿的官职应为太府卿。
佟培基请教了河南大学的一些资深教授,他们都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并建议他给邓广铭教授写封信进行讨论。
“邓广铭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会搭理我这样的无名小辈吗?”
没想到,邓广铭教授不久就给佟培基回了信,他说:“先生对辛弃疾的研究所见甚卓,所提之处,重版时定订正……”这让佟培基喜出望外,从此,他的学术研究劲头更大了。
1979年,河南大学承办全国第二届宋史研究会,邓广铭教授应邀参加。会议结束后,两人在开封宾馆见面,而且促膝而谈,一见如故。
1990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傅璇琮交给佟培基“一副重担”:洋洋九百卷、千万字之巨的《全唐诗》,编排草率,错误百出。现在要全面梳理清康熙御定的《全唐诗》。
从1991年的大年初二开始,佟培基即埋头书案,不问世事。一次,他查找诗人朱琳的资料时,《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诗大辞典》中都没有记载。为此,他寝食难安。突然,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闪现:能不能从碑帖中查询呢?于是,他骑上自行车,到开封博物馆查看碑石拓片。足足查了两个多小时,就在他绝望之际,看见了拓片中有一个“朱”字……
1995年年初,受上海古籍出版社邀请,佟培基着手编著《孟浩然诗集笺注》,预定4年内完成,繁体直排,将作为该社重点图书出版。因研究生及进修班教学课程多,他只有利用每天晚上8点至11点这段业余时间去做,节假日包括春节也不休息。佟培基回忆说:“那时,我最怕的就是有人来访,亲友们没少误解我。”
2002年,佟培基教授作为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牵头人,在上报给国务院学位办的申报表中,填的学历是“高中”。学位办的工作人员很是诧异。有人劝他“转转弯”,弄个学位,他却说:“学历应该实事求是,做学问靠的还是真本事。”2003年,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首次申报成功获批。
“学生们看了我的经历千万不要模仿。做学问需要真本事,要较真儿,但在当今社会,学历很重要。没有学历,许多事情就耽误了!”佟培基告诫说。
“食管癌、两根肋骨,也阻挡不了倾心研究唐诗”
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约请佟培基教授作《孟浩然诗集笺注》,佟老师欣然应允并约定1998年底交稿。1998年初夏,书稿已完成五分之四。此时佟老师已经感到身体严重不适,但他仍然每天工作到凌晨。7月中旬,佟老师在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吞咽困难,才被家人“逼”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为食道癌,必须立即做手术。七月底,佟老师不得不将稿件及全部参考资料,将余下的二十多首未注诗及附录材料整理装入文档袋。佟老师八月初住院,十日做了切除手术,食道被切掉八厘米,刀口从左背至左肋下,敲断了两根肋骨……整整六天六夜,在监护室滴水未进。
9月,佟培基老师转至肿瘤医院做化疗,反应剧烈,头发大把脱落,瘦骨嶙峋,站立都很困难。十月出院时,医生叮嘱佟老师,有一项身体指标已经降至维持生命的最低点,一定要注意修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佟老师每隔三天要到校医院换药,从家到医院短短的二百多米,步行要休息几次。随着交稿日期的临近,佟老师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家人,向医生请求允许他恢复工作。考虑到他的实际身体情况,大家都劝他再恢复一段时间。然而,曾经的诺言和对学术的执着,使他不愿拖延交稿。就这样到了十二月底,佟老师将生病前余下的二十首诗注释完毕,并将附录资料和前言写定。十二月三十一日上午,来到河南大学邮局将装订成册的全部书稿寄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1月8日,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先生打来电话,说有两个万万想不到。第一,想不到能如约收到书稿。第二,想不到书稿的质量会如此之高。2000年5月,佟老师收到了上海寄来的《孟浩然诗集笺注》样书,看到自己亲笔题写的书名,佟老师不由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2000年6月,这部被称为孟浩然作品“最完整最权威之注本”面世。由于佟老师“对孟浩然出仕归隐之间矛盾心情把握精准”、“对孟浩然诗解释的非常到位”、“举凡孟浩然诗中所涉及典故、人名、地名、职官、政典、名物、语词等,都有补注或更进一步阐释,使得此书更加详尽完备”。第二年,这部著作在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8月,《孟浩然诗集笺注》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首届向全国推荐的91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智泓 付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