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对郑州报业集团的专业度心怀敬意”

06.12.2014  12:40

  杨澜对郑州报业集团为其制作的卡通形象十分满意

  杨澜接受郑州报业集团赠送的印有专门为她设计的卡通形象的T恤衫

  杨澜在阅读《郑州晚报

   中原网讯(记者 赵柳影/文 马健/图) 优雅、知性、才华,提起杨澜,我们首先会想到这些词语,可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她,在兼具以上优点之外,还是一个特别幽默、亲切,并细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昨日下午5时左右,一袭墨绿色套装、带着亲切笑容的“女神”杨澜来到郑州报业集团参观交流,并现场为《郑州晚报》的读者写下“我们总在你们身边”的祝福语。

  “漫画头像可以用到我的博客上吗?

  为了迎接杨澜的到来,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迅雷·看看河南”的小伙伴们提前制作了一个杨澜的漫画头像,并配上欢迎标语放置在大屏幕上,没想到,杨澜开始参观之前,一眼就对这个漫画情有独钟。

  “我特别喜欢,可以用到我的博客上吗?你们不会告我侵权吧?”杨澜的一句话,逗得现场人员哈哈大笑,并开玩笑地要寻找这位头像的美工制作者。

  随后,杨澜对整个集团进行了参观,一路碰到工作人员,都会亲切地打招呼:“大家好!谢谢大家!影响到你们工作了。”看到有工作人员拍照,她也会耐心地停留。

  “对郑州报业集团的专业度和团队,心怀敬意

  在参观郑州报业集团的采编大厅时,杨澜说:“来郑州的飞机上看的就是《郑州晚报》。”同时,杨澜说,对于郑州报业集团的专业度和团队,是心怀敬意的。而此次参观,又看到了这个集团活泼生动的一面,也吸纳了很多年轻人,希望可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在了解到《郑州晚报》五年时间连续推出三名“感动中国人物”——李灵、洪战辉、李剑英,并且曾三次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时,杨澜也连连称赞。

  最后,为了和《郑州晚报》的读者进行互动,杨澜在现场为《郑州晚报》的读者写下“我们总在你们身边”的祝福语。

  “年轻人,别着急,慢慢熬

  众所周知,杨澜是知名主持人,总是采访别人。这次到了郑州报业集团,杨澜则当起了被采访者,接受众多粉丝的提问。

  “个人感情问题我不一定能回答。”在采访之前,杨澜的又一句话,让现场粉丝哈哈大笑。

  不过,幽默归幽默,从主持人、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再到出品人,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能干好一件事情就很好了,可杨澜却样样事情都做得很好。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我吃苦受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看到。”杨澜说,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够达到很自如的状态,是需要多年的强大付出,正如一句话所说,如果你真的很热爱一份工作,并干够了1万个小时,不成功都不太可能。

  对此,杨澜建议热爱传媒的年轻人,要好好地做下去。“别人的成功都不必成为你模仿的对象,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承受你该受的苦,获得你应该得到的乐趣和骄傲感。”杨澜说,最重要的是要做你热爱的事儿,并和你爱的人一起。

  确实,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杨澜建议年轻人,不要着急,慢慢熬。“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我相对比较自如的状态,但起码有个十几年的积累才够。”杨澜开玩笑说,我慢慢熬着的时候,你们都还没工作。

  光鲜背后是努力和付出

  或许,熟识杨澜的读者都知道,大学毕业后,1990年,杨澜进入央视《正大综艺》节目,担任主持人,并爆红全国,开启了她传媒职业的生涯。

  对于这样的机遇和幸运,杨澜并不否认。但同时,她认为,没有任何人是只有光鲜和幸运的,背后的烦恼和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很迷茫,也没有‘爹’可拼,也不知道我会进入央视做主持人,也曾经因为未来痛哭过,也曾在寒冷的冬天骑着自行车穿越北京东西城,冻得流泪,只为能够应聘到《正大综艺》栏目组。”杨澜说,每个人都有很“”的时候,都有很烦恼和痛苦的时候,关键是要看怎么看待。

  杨澜还讲了一个她初入《正大综艺》的小插曲。“我主持节目一年之后,节目组当时是想把我换掉的,重新选择主持人。”杨澜说,当时她面临着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机,也没有人可以去找,没办法,她只能找到当时的制作人,说给她3个月的时间,如果这3个月还做不好,就淘汰掉。

  “虽然那时候,每个礼拜还是在电视上跟大家笑脸相迎,可面临着职业危机的我内心却很痛苦。”杨澜说,那3个月,她特别下功夫,不仅自己写稿子、主持,还抢着编片子,抱着老式的又沉又重的带子,从腰处排到下巴,然后进入编辑室,一待就是一晚上。

  不过,如今提起这段岁月,杨澜特别感谢那个努力的自己,“那时候学到的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努力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这种积累就是谁学谁知道,你学的越多,心里会越踏实,也会有勇气作下一个选择。

  媒体最终还是要靠

  内容、情感、品牌

  作为媒体人,在采访中,难免会被问到专业的话题。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和互联网融合,这条道路究竟该怎么走?杨澜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媒体,都属于传统媒体,都正在经受着互联网,更多的是受到新型的传播社交方式的巨大冲击和改变。”杨澜说,面对这种现状,大家可以去抵抗,也可以去无视,但她认为更多的应该抱持面对、拥抱、引领的姿态,这样更代表未来。

  杨澜认为,归根到底,无论科技平台和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如何发展,最终媒体还是要靠内容、情感、品牌,和自己的受众形成真正的沟通,“因为当受众时间越来越被挤压,并且面临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时,他们也会聪明地选择更有生机的、给他们带来更富有实际意义的内容”。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