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药典:引领中药产业发展的“方向标”
由于中药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不仅所含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受气候、生态环境、栽培(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很大。中药质量标准是随着中药所含成分的不断阐明、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断提升,以及中药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和现代分析方法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提高的,因此每版药典一部的标准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据介绍,每一版药典在开始工作前,都需要成立新一届药典委员会,规划新版药典工作,并形成编制大纲。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的“规定动作”。
安全性:
变单一指标为“组合拳”
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理念的不断成熟,加强对中药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成为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满足药品监管需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任务。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部署下,国家药典委员会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中,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通过科学研究,参照国际发达国家地区的限度标准,并结合我国中药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突出风险控制重点,按照“成熟一个,修订一个,公示一个”的原则,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药典》制定和修订中。
《中国药典》2015年版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涵盖八个方面: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致病菌控制。“新版药典在凡例、通则以及品种的标准中分别增加了对中药安全性检查的总体要求、技术指导则、检测方法和具体品种限度规定,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设置检测项目和指标的做法。”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和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认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过“组合拳”的方式,从点、线、面多个层次构建中药安全性控制体系,提升了保障中药安全的能力。
《中国药典》2015年版新增加4项与中药安全性相关的指导原则(部分在增补本有收载):《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色素检测指导原则》、《中药中铝、铬、铁、钡元素测定指导原则》、《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增修订7种检测(检查)方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热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具体有害残留物的检测规定方面,在前一版药典28个品种的基础上,又对30个药材和饮片标准增加了二氧化硫残留(10个)、重金属及有害元素(4个)、农药残留(2个)、黄曲霉毒素(14个)的检测要求。
在二氧化硫残留方面,根据中药材产地传统加工的实际情况,参考对食品和农副产品规定的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分别制定了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中药材及饮片(除矿物药外)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山药、葛根等10味产地加工传统采用硫磺熏蒸的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但山药片(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为10mg/kg。制定的目的是防止滥用或过度使用硫磺熏蒸。
在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方面,根据常用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研究的结果,对部分海洋来源的中药材增加了限量检查,包括牡蛎、珍珠、蛤壳、昆布/海带等4种药材,规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在农药残留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宗、栽培、病虫害易于发生的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控制。在人参、西洋参药材标准项下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增加到16种,并参照国际上对食品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相关规定,制定限度为“含总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之和)不得过0.2mg/kg,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mg/kg,六氯苯不得过0.1mg/kg,七氯(七氯、环氧七氯之和)不得过0.05mg/kg,艾氏剂不得过0.05mg/kg,氯丹(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之和)不得过0.1mg/kg。”
在黄曲霉毒素方面,对产地加工、贮藏过程中易于霉变的果实类、种子类、动物类及少数其他类中药材制定了黄曲霉素的限量标准。新增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榔、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等14味药材及其饮片的“黄曲霉毒素”检查,限度为“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总量不得过10μg/kg”。
有中药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中药安全性相关质量标准的提升,将有效地遏制中药材种植中滥用农药、产地加工和贮藏中滥用硫磺熏蒸,以及中药材和饮片贮藏过程中的霉变和变质等问题。以此为导向,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和饮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整体提升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有效性:
检测方法力争与生物活性直接相关
山茱萸为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大量用于临床处方和中成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马钱苷、莫诺苷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另外还尚含有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三萜类成分。在2000年版以前的药典,山茱萸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是熊果酸,既非其主要有效成分,更非其专属性成分。
根据有效成分的研究结果,《中国药典》2005年版山茱萸项下新增了有效成分和专属性成分马钱苷的含量测定,删除熊果酸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又增加了另一有效成分和专属性成分莫诺苷的含量测定,实现了多成分含量测定,并对酒萸肉和六味地黄丸系列、杞菊地黄丸系列、济生肾气丸等相关中成药统一进行了修订提高,有效提升了山茱萸和含山茱萸中成药的质量控制。
国家药典委员会十分重视保障中药有效性的标准的研究和提升,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滚动支持下,组织全国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机构,对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015年版药典的制订以相关科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完善含量测定项目,将含量测定指标由单一成分向多指标成分转变,重视探索建立与活性直接相关的检测方法,含量测定指标由指标性成分向逐步转变为活性成分。
屠鹏飞认为,2015年版药典在有效性标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基于中药整体成分作用的质量控制理念,对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建立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整体成分控制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中药整体成分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尚未明确的品种,积极探索生物活性或生物效价测定法;对于条件成熟的品种,积极应用于2015年版药典的相关品种的质量标准的提升。如,中药提取物多数实现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的检测标准,解决中药提取物的掺假、添加等问题;对于名贵和易混中药材,建立特征图谱的鉴别方法,防止造假和市场混乱。
“2015年版药典认真贯彻‘逐步实现中药质量控制指标与药效关联’和‘中药整体成分控制’的理念,对条件成熟的品种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或指纹图谱(特征图谱)加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该质控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将有效推动中药产业实施从中药材、饮片到中成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从而有效地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屠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