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河南迈大步

18.01.2016  11:34
      2015年,全省各地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牛鼻子”,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牵一发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加快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取得长足发展。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新型城镇化的“河南探索”》系列报道,展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介绍郑州、开封、许昌、新乡等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期引领全省各地努力开创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让郑东新区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新成就。

        盘点2015,农民进城喜事“一箩筐”,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申请到公租房,各地政府为进城购房的农民发放补贴,农村转移人口住房、就业、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等,都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回望2015,全省26.2万户农村困难家庭享受到危房改造的阳光。当从低矮破旧的房子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滑县北呼村危房改造户王文其激动的忍不住抹眼泪,定格成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镜头。

        新型城镇化,河南迈大步。

        刚刚过去的2015年,河南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令人瞩目:截至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6%,约有200万农民变身为市民,新型城镇化发展步履沉稳而矫健。

        “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三大基本途径之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丰富和完善城镇化发展思路、发展举措,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全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月15日,省发改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年12月19日,郑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开门迎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开放的作用日益彰显,已经成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2015年12月24日,我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东南方向的一“捺”——郑合高铁河南段开工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层次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为中原城市群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了一个支点,中原城市群引领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作用日益凸显。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我省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和就学牵动,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2015年,我省新开工保障房47.9万套,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跨地区、跨制度的无障碍转移和衔接,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公共教育体系和财政保障范围,进城务工人员可自愿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农合、就业地城镇居民或职工医保,努力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这是我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更是符合省情、经得起检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围绕形成新型城乡关系,我省重点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我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2015年,全省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万公里,新解决830多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又有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随着深入推进鹤壁、舞钢等7市城乡一体化试点、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不少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从以前在深圳打工,到回到家乡浚县产业集聚区上班,浚县农民郑航太择业观的变化,源于我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发展战略,全省初步形成了城镇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15年,遍布全省的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56%,累计吸纳就业人口占全省新增就业的一半以上,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和吸纳就业的主阵地。全省服务业比重较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街)正成为带动全省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重要引擎。

        推进协调发展,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河南新型城镇化正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