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狠抓改革攻坚 牢牢把握经济增长新常态
2014年对于中国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全面深化改革重塑发展新动力,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到新常态。
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这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形势的准确描述,为我国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新常态”也成为2014年我国经济的一大关键词。
2014年前三季度,“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走出了新的轨迹:GDP增长7.4%,增速虽比往年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7.5%左右的合理区间。无论是实际增量还是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保持在4.6%的控制目标以内;前10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全年控制在3.5%的通胀上限内已无悬念。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但同时也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等,使我国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等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针对形势的变化,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简政放权,放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承担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激发出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同时,通过金融领域的改革,缓解创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强化风险防控,一方面要加强地方债务管理。保证地方政府依法举债,依法还债,实行规模控制;将地方债务收支分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保证债务环境公开透明;严格限制地方债的用途,提高地方债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确保就业稳定。建立更加有效的就业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动态掌握就业情况;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勤者有其业,人尽其才;加强对高等院校的管理,防止盲目上马“热门”专业,导致人才培养过剩;完善企业破产保护等相关政策,降低企业破产可能带来的局部失业压力。
经济的“新常态”,意味着必须摒弃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探索“精耕细作”的发展路径。在这条锐意进取的路上,唯有以全面深化改革之策,才能让经济这艘巨轮躲过惊涛骇浪,始终行进在国家复兴的伟大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