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 一年只招一个学生

31.08.2014  22:32

来关注一位不想做硕士生导师,要自己办私塾的教授,他叫黄震,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200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以这样的背景,安心当个教授,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就在这两天,黄震教授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作了这样的声明——“断然决定放弃‘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一‘光荣称号’!而且不再主动申请‘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一‘伟大岗位’。”

黄教授不做硕导做什么呢?原来,他将以众筹的方式开办私塾书院。他在微博中说,“今后好学者若要从学于我,可到本人即将开办的私塾书院,行跪拜之礼,且与其父母签约,方得入门。”黄老师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

周日上午拨通黄震教授电话时,他正要参加一个会议,说已经有一拨人在筹划私塾书院,正在细化方案。黄震做硕导一年要带十来个学生,他说想办私塾就带不了那么多学生了。

黄震:一般两年三年,毕业以后就不干这块了。不做硕导,也就是个人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呗,就是现有制度,培养体制,我培养不出我想要的学生。私塾的方式我看能不能找到我想要的学生。

黄震是金融法学界的知名教授,有人以为他要去教四书五经,其实不是。

黄震:这个模式需要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来了,很多东西需要巨大的改变,教育也需要改变了。所谓“私塾”是借尸还魂嘛,其实是把现代新的灵魂注进古老的书院,融通古今、汇通中西。用私人教育的方式来培养人才。

黄震说,有办私塾的想法已经20多年了,从他在岳麓书院念研究生开始,他也经常在微博中发文,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黄震:钱学森问,为什么大学培养不出人才,其实问题不在大学,在中小学就出了问题了,根上就出了问题了,应试教育磨灭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哪还能做出什么研究,哪有什么创新?

黄震说,他的私塾没有毕业证书发给学生,以前他收的三个弟子没有学历要求,也不需要交学费,今后招弟子,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收学费。

黄震:只是将来在网上能查到他在我这里上过学就行了,现在互联网时代还给他发一张纸质的东西干嘛呢?

黄震说,他跟全世界报名书院做导师的教授们有约在先,每个导师每年最多收三个弟子。

黄震:我不要很多学生,一年只招一个学生就行了,我只是大海捞针,万里挑一。

有人质疑跪拜之礼的入门方式,黄震表示,这是对知识的敬畏。

黄震:不是说向我跪拜,是向先贤跪拜,举行各种仪式。

黄震虽然请辞硕导,但是正常的教学教课,他不会放弃。

黄震:很多人误解,说我要挑战现有教育体制,我没有,我只是想尝试能不能发现一种新模式来培养人才,我还是要从事教育工作,而且希望找到一种更好的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式。

近年来,黄震已经收了三个弟子,其中廖琦是在入门半年后创办了宜投通公司。

廖琦:在湖南的岳阳,岳阳楼下,行了敬茶拜师之礼,在这之后他经常带我们去一些企业,公司做学术的调研,点烟之后会坐下来分享,他会把在全国或国外看到的一些好的互联网的模式和一些好的互联网思维传递给我们,我们根据他的这些思想又用到我们的企业里面来,用到经营里面去。在理论和实践互动过程中,我们都找到落脚点。

当被问到这与做黄震的研究生有何不同?廖琦说:

廖琦:去有更多的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吧。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在读博士小章,感受自己的求学经历认为,现在的导师带的学生确实太多了,一些硕士研究生很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她推崇黄震万里挑一专心培养的想法。

小章:根本辅导不过来,有些导师也没有什么课题,这些学生也没什么工作做,学术上也锻炼不了自己,完全是靠自学。专心培养一个,我觉得这样比一下培养好多出来的学生质量要好很多。

但小章对黄震的私塾还是持怀疑态度。

小章:他这个私塾真的就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吗?上研究生都二十多岁了,都成型了,你这个阶段再培养他的创造力,我觉得有点晚了。

(原标题: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 一年只招一个学生)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