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王惠将演绎常派经典之作《桃花庵》

31.12.2015  23:52

豫剧《桃花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剧目,许多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都曾经演唱过此剧,并成为多位艺术大家的流派代表作,这在戏曲界是极为罕见的,足见该剧的份量之重、影响之大。

时至年末,绝响舞台半个多世纪的常派《桃花庵》将由河南豫剧院一团重现舞台,挖掘整理后恢复创排,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惠领衔主演,拟于2016年元月中旬与省会观众再次见面,以公益演出的形式奉献给广大戏迷一出传统豫剧经典之作。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在她7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擅于继承,勇于创新,为后人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常派艺术。据专家们不完全统计,经由她领衔主演的剧目就有105部之多,均系戏曲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然而,现在见于舞台上的仅有《花木兰》《大祭桩》《拷红》《五世请缨》《破洪州》《断桥》等几部而已。而实际上,像《别府吊孝》(即《秦雪梅》)《秦香莲》《游龟山》《桃花庵》等,都是大师早年经常贴演的剧目。特别是《桃花庵》一剧,里面有许多广为传唱的常派声腔和精彩表演,这出戏一直到1958年常大师还在原河南人民大剧院贴演。

为使该剧精彩地呈现给广大观众,既保持原来常派艺术之风貌,又不滞后于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河南豫剧院一团特意邀请对常派艺术造诣颇深的著名戏剧家石磊先生,对原剧本作了精细整理、加工,并亲任该剧导演。除了删减一些琐碎场次和增加了一场“王三思买孩子”的一场戏外,更重要的是对该剧属于女主人公窦氏人性的一面,做了进一步的开掘和揭示。除保留了原剧窦氏阅历广、城府深、干练老辣的贵妇人品格外,还特别强调了她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和充满同情心的一面,使其人物性格更加完整丰满,亦更加可亲可爱。

据河南豫剧院一团副团长李少宾介绍,为尽量保持常派艺术原貌,一团做了大量近似考古挖掘的收集整理工作,找到了常大师于1958年录制的《搜庵》《盘姑》两场戏的录音和由大师亲传弟子阎玉蓓灌制的唱片《站门楼》一段唱腔等珍贵艺术资料。对于这三场戏的戏文,力争一字不改,一句不减,其中的常派唱腔,更是一腔一韵不走样。

该剧窦氏的饰演者系河南豫剧院一团团长王惠,作为当今常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她的嗓音宽、亮、甜美,行腔流畅大气,黄钟大吕,裂帛穿云,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这次她重温老师的《桃花庵》,更是虔心学习,字斟句酌,亦步亦趋,大有乱真之势,令人刮目相觑。尤以《站门楼》中那段“九尽花开春又来”的豫西调“三起腔二八板”和《盘姑》中那段“窦氏一阵泪双倾”的豫西调“滚白板”,大有可圈可点之处:前者,她唱得凄楚哀婉、娓娓动听;后者,她唱得如泣如诉、回肠荡气,可让观众过足戏隐。

该戏由“戏曲新古典主义”理念的倡导者石磊先生执导,所谓“戏曲新古典主义”,概括起来亦即四句话,即:一、坚持“一桌两椅”的精神;二、坚持“程序思维”的创作方法;三、贫困舞台装置,豪华演员的表演艺术;四、坚持“演员中心论”。这样的艺术理念,使得《桃花庵》里的舞台制作质朴简洁,突出了传统戏曲的结构元素,无中生有,虚实结合,形意相兼,虚实相生,时空转换自由,回归到传统戏的舞台原貌。

该剧其余重要角色均为一团青年演员担纲,为的是给他们一个在舞台上锤炼的机会。这些梨园新俊舞台表演尚显青涩,但他(她)们的热情很高,朝气蓬勃。老鹰雏燕,中青结合同台献艺,这种传帮带的传承形式和艺术尝试也将会令人耳目一新。

【剧情简介】

该剧讲述了一段跨越将近二十年时间的悲欢离合故事。张才虎丘逛会偶遇妙善,在桃花庵内成就鱼水之欢。三月后,张才染病身亡,妙善身怀有孕,产下男婴,送与他人,十六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偶遇此子,收为义子,通过庵内盘姑,公堂争子,一家团圆,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