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延津县产业集聚助推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向好的动力源泉。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在招商引资中如何实现招商、扶商、稳商、富商、亲商新突破?延津县委书记祁文华说,我们在规划布局上立足高端产业集聚,期待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的延津高地;亟待构建一个人文关怀的投资和政务环境,能提供集群式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公共绿地等公共福利,让客商拥有一切都市生活的便利条件环境;看得到乡村环境所独有的湿地、湖水等自然生态风景…… 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编制了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从长远考虑,大局着手,坚持产业集聚区规划同农业、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生态保护等规划衔接配套,与土地、周边村庄整合、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对接,逐步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的共享衔接,产业功 能与城乡功能相互支持的发展格局。 目前,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已达22.22平方公里,形成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两大支柱产业。依托优质小麦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推动“生态大粮仓”向“中央大厨房”转型,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中国绿色“麦都”。抓住新乡市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的重要机遇,围绕节能、循环经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快推进中部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提升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打造中国中西部(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努力打造招商环境。近年来,延津县先后投入60多亿元实施了县产业集聚区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配套服务工程。目前,县产业聚集区内已实现了“九通一平”,并按照“一路一景”的规划,全部进行了绿化、亮化,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条件。延津成功晋级河南省一星 级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和新乡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实现了区内资源共享,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同时,延津又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粮食核心区、镇(乡)中心区”四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延津将县行政服务中心整体迁入产业集聚区,设置19个办事窗口,提供174项服务。在产业集聚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是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9项规章制度,实现各种事项“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结。二是设立投资项目服务代理中心,对外商投资项目,由投资商提供申请资料,服务代理中心指派专人,以“政府代办员”身份代办立项、土地、环评、注册等各项手续。使客商“零接触、零距离、零等待”,管理服务实现无缝对接,目前13名代办员平均每月都要办理70件以上的手续。三是实行大项目领导挂钩机制。凡被列入重点的 大项目,均按“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制度,加强进度督察和跟踪服务,建立协调会办机制,破解供地、环评、批办、建设、功能配套等难题。四是实行项目(企业)评价职能部门制度。由纪委牵头,每月组织一次项目单位的服务评议调查,评议出落后单位和最差科室,评议结果在县政府网站、电视台公示,并对落后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五是坚持实行差异化投资政策,对产业项目实行最优惠土地价格,尽量减免县级规费,努力吸引产业项目落户该县。严格落实项目(企业)每月25日前安静日制度,非经县政府法制办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到项目单位进行检查。对投资商提出的问题,坚持“事不过夜”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坚决禁止和严惩各类阻工事件,确保项目建设不停工。 他们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软硬环境 建设,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初步理顺管理体制,组建成了“一办五局”,全面强化统筹协调和服务管理职能,食品、白酒、机械装备、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常态下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加快产城融合的有效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平台。 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北区距离新乡市区较近的优势,借助市区设施资源,在产业发展上利用园区周边的资源,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园区。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依托,在园区规划建设高档社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养老中心等,发展商业、旅游、娱乐业,做到对接市区,借力市区,服务市区。 同时,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为重点,保障集聚区职工生活需求。充分考虑集聚区就业人员生产生活需求,优先在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增强产业集聚区的配套设施功能。总投资6000万元的南区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北区1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项目主体已竣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