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2014年秋作物长势情况调查

12.08.2014  10:10

近日,灵宝调查队通过走访市统计局、农业局、气象局、水利局及部分农户,对2014年全市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比上年略增,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受干旱影响,旱地作物长势不容乐观。

一、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据统计,该市秋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0319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4.7%,其中,粮食作物30821公顷,比上年增长8.0%;油料作物2325公顷,比上年减少3.0%,棉花播种面积1192公顷,比上年减少0.08%,烟叶播种面积3697公顷,比上年减少8.6%,药材1766公顷,比上年增长6.7%,蔬菜9096公顷,比上年增长1.1%,瓜果类998公顷,比上年增长27.3%。
          一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去年秋冬季,天气干旱少雨,很多小麦无法及时播种,导致了夏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而空出来的闲地,为秋粮播种留下了空间,另外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刺激了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二是油料面积比上年减少。在油料播种面积中,芝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4.3%,而花生和向日葵面积,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7%和5.4%。这一种植趋势变化,反映了农户种植意见的变化,更偏重市场效益好,易种植收获的品种。
          三是烟叶种植比上年下降。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国家烟草收购政策变化,计划种植面积比上年有所下调,与此相适应,烟农种植面积也有所调整。如,我市的吴家垣村,今年烟叶种植面积比上年下调了15%,不少烟农不得不改变种植结构,以适应计划的变化。

四是蔬菜类面积略有增加,今年蔬菜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了1.1%,主要原因还是去冬小麦种植面积下降,农民补植补种面积略有增加。其中朝天椒面积比上年减少了91.7%,主要原因是近年朝天椒效益下降,再加上管理难度较大,不少农户不愿意种植朝天椒,而改种相对管理容易的其他蔬菜。

五是瓜果类面积大幅增加。原因是地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持续不下,市场需求明显增加,这一情况也影响到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使西瓜、甜瓜、草莓类的种植面积比以前都有所增加。

  二、气象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据调查,今年3-7月份,该市降水量222.1毫米,比上年同期的316.6毫米减少29.8%,特别是6月份以来,在秋作物生长关键需水期,降水仅53.4毫米,比上年同期的166.3毫米减少67.9%,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58.8%,平均气温偏高3.1%。连续多日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全市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严重影响了旱地作物生长。目前,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仅为7600万立方米,仅占正常年份同期蓄水总量的50%,  2条河道断流、14座小水库干涸,16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据水利部门提供数据,全市大田作物受旱面积达46.7万亩,其中无抗旱条件的39万亩,轻旱20.31万亩、重旱20.53万亩、干枯5.86万亩。同时因旱还造成4.9万余人、0.9万余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据农产量调查点朱阳镇杨家河、豫灵镇麻庄村农户介绍,旱地玉米受旱情影响,不能正常冒稍,城东村的春玉米已经灌溉2次,夏玉米已经灌溉4次,若干旱持续,还需增加成本继续灌溉;杨家河的烟叶也因为旱情烟叶叶片数量减少,个头也小,影响烟叶产量。

据植保部门监测,今年秋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属于中度发生,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大豆食心虫等病虫害。

三、抗旱情况

针对旱情,灵宝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积极组织群众全力投入抗旱。止目前,全市有灌溉条件的19.7万亩,目前已浇灌12.51万亩,占可浇灌面积的63.5%。

全市广大群众不等不靠,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4.9万人、开动机电井495眼、泵站118处、灌区11处、机动抗旱设备2307台套,机动运水车辆3021辆,积极开展抗旱保秋工作。目前已抗旱浇灌12.51万亩、累计浇灌16.39万亩次,临时解决3.26万人、1.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累计投入抗旱资金684.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27万元。

大王、焦村、函谷关、五亩、故县等乡镇财政投资27.5万元,对部分机电井、灌溉渠道及时进行维修,保障受旱秋作物灌溉,朱阳镇、豫灵镇财政投资30万元,对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并帮助山丘区群众拉水送水,解决饮水困难群众日常生活用水。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灵宝市旱地秋作物面积较大,无法浇灌,旱情严重。二是水源紧缺,现有可利用水量不足。三是部分农田灌溉成本较大,群众积极性不高。四是个别机电井出现故障、灌区渠道水毁和损坏,缺少资金修复,影响正常灌溉。

目前秋作物已进入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但由于近期的持续高温干旱,造成了土壤失墒较快,秋作物受旱严重。建议涉农部门立足抗旱夺丰收,狠抓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努力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及时调查秋田土壤墒情,针对不同类型区、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有灌溉条件的及时组织灌溉,无水利条件的喷施抗旱剂,全力抗旱保秋。

二是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服务生产活动。组织市乡两级科技人员分包全市422个行政村,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三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结合秋作物病虫害呈中度偏重发生的趋势,设立测报点,周密观察病虫发生动态,印发病虫情报,科学指导大田防治。

四是立足抗灾防灾,搞好应变管理。夏季气候多变,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频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灾害预警,落实抗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是以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科学搞好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田间管理,树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为秋季农业丰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