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唐河工业经济分析

31.03.2015  13:19

      工业是打造实力唐河的“龙头”,工业强则唐河强。近年来,唐河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产业聚集,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稳健运行。目前,唐河工业已迈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找准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积极完善市场化导向机制,进一步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出一条具有唐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唐河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4年,唐河县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2.5亿元,较上年增长15.5%,总量居全市第6位,增速居第2位,其中高新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24.6%,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12.6%。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行业分布广,呈小而全的特点。在国民经济41个工业行业门类中,唐河县有生产经营活动的29类,比重较大的为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开采业和纺织业,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2%、10.6%、9.1%和8.0%,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8%、28.5%、14.3%和0.8%。可以看出,目前唐河工业虽然没有突出的行业,但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经济总量仅一成多一点的比重,创造了28.5%的贡献率,而传统行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的活跃度下降,对经济的贡献率在降低,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和31.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8.7%和22.8%;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49.1:50.9,重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非公有制占工业经济绝对地位。公有制、非公有制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亿元和60.1亿元,分别增长6.4%和15.9%;非公有制工业比重达到96.2%。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24.6%,高新技术比重为25.5%。从2011年开始,县产业集聚区提高入驻企业的科技门槛,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了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愿景项目,部分企业注重研发新产品,如“唐河县鼎之新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往复式多头铣床”,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3倍,部分老企业也进行更新改造,增强了集聚区的发展后劲与活力,止2014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共获专利60项。
  (四)“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已经奠定基础。光电电子作为唐河“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目前有17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初步形成了以兴利源、日之新、鼎之新、恒通光电为龙头的光电电子产业集群。光电产业对本县税收、就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恒通光电去年8月建成投产以来,6条生产线利用短短5个月时间,共生产各类产品50多万箱,创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实现出口退税1300万元,已成为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新秀企业。2014年全县光电电子产业完成产值33.4亿元,较上年增长54.8%,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5%,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1.7%,拉动全县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总量小,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纵向看,“十一五”期间,唐河县工业经济总量基本上实现了翻番的目标,但横向看,总量明显偏小,与周边县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4年,唐河县只有2家大型工业企业,尚未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全市生产规模前100名的企业中,西峡占13家、新野占12家、方城、卧龙、淅川各10家,社旗、内乡各7家,而唐河县仅占4家,排在第12位。
      (二)工业经济尚属以高投入拉动的粗放模式。唐河县工业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高度相关。推动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新增产能较多,仅201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工业增长依靠外延式拉动,这种模式只有在工业化前期能够膨胀工业经济总量,但后劲不足。
      (三)没能形成产业链条,缺少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县内产业链短,企业产品多以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或外围,附加值不高,把大量利润空间让给了县外生产企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产品链条中的核心技术。如兴利源电子,从上游看,国内的产品达不到要求,企业的生产原材料玻璃需要从日、美进口,原材料成本高。从下游看,企业生产的手机屏,只能作为下游企业的半成品,附加值低,每片15元左右,而经过下游企业的高技术再加工,每片价值60元左右,而要想引进高技术再加工生产线,融资至少得10亿元。
      (四)缺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14年唐河县高新技术企业42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2.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5%,低于淅川(66%)、方城(32.2%)和卧龙(29.8%)。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引进,企业普遍重经营、轻研发、轻创新,难以适应市场波动,县内技术、资金、人才要素难以得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与现代企业发展趋势相悖。
  (五)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内外棉花价差高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以皓月棉业、宏欣纺织为龙头的棉纺企业整体运行压力较大。还有食用植物油等行业制造工艺落后,同类企业增多,丧失了竞争力,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造成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了亏损。
  (六)企业用工难,缺乏高技术人才。一是产业集聚区大部分企业劳动力资源不足,常年招工,人员流动性大。如兴利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1900多个,而目前只招聘员工1050人,造成产能浪费;二是由于唐河县自身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低端人才留不住,高端人才回不来,高技术工人缺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用工难”已成为制约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工业经济发展展望
  (一)强力开放招商引资。一要充分利用好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明确目标,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大型项目,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把年初确定的1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招引任务逐一分解落实;二要创新招商引资理念,突出主导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或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型7大产业,由产品优势扩展到产业和品牌优势。加快引进一批与光电电子产业关联配套的企业,推动产业的上下游垂直整合、弥补中间薄弱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向产业链的终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三要按照“一体两翼四大板块”的发展方向,加快现有项目的建设进度,推进一批工业项目提前建成投产,为本县工业经济注入活力。
  (二)培育大型企业,促进产业集聚。一要对产业集聚区重点工业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实施中小企业“小强人”培育计划,对具备发展潜力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融资、培训、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壮大第二梯队。二要发挥好产业集聚效应。对照主导产业和产业图谱,强化集群链式,谋划、包装、运作一批好企业,打造从资源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三要打造一流平台,完善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区的检验检测、仓储物流、公交等服务功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产业承载能力。
  (三)立足“一县一业”,突出发展光电电子产业。重点打造光电电子百亿产业集群,完善光电电子产业规划,建设光电电子科技园;着力扶持兴利源、凯利通讯等项目,致力打造触摸屏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格瑞光电、恒通光电、日之新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安士佳、新万方变压器、凯利通讯、格瑞光电等项目的施工进度,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围绕兴利源、凯利通讯、格瑞光电等一批光学镜片项目,瞄准光电电子产业,依托光电电子商会、协会,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和驻点招商,尽力整体引进,不断补接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光电电子产业集群。
  一要突破发展数据线、端子产品、光学镜片三个产业,突破数据线及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突破端子产品,以电脑、手机、通信用的连接器配套精密电镀、冲压等为重点,突破光学镜片发展,重点推进高档纳米镜片、光学镜片平面切割镜片、LCD面板,同时运用微电子专用技术采用CNC雕刻技术解决难题,采用纳米镀膜技术,继续为国虹通信集团研发生产“ACD”系列手机视面镜片;把智能远程控制、LED节能设备作为两个大力发展产业;培育滤波器、SMD电感、RED节能设备行业。
  二要加快由“旧实业”到“新实业”的转变。“新实业”与“旧实业”的区别在于终端商品的定价必须要跟成本脱钩,以及新实业是一个由消费者到制造商的一个反向定制化过程。目前在我县现有的行业中,只有电子类产品符合“新实业”的标准,由于终端商品的定价与成本脱钩且消费量较大,才形成了电子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如果本县的电子类行业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能完成根据消费者的爱好进行私人定制式生产的转变,必将对全县的工业经济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家素质。对产业集聚区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区域,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用人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学习,增强素质,当好唐河经济发展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