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小伙探索农场众创空间 年产值4000多万元
过去都往城里走,如今也有城归来。据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这些受过现代产业训练的“城归”,仿佛一颗颗种子,撒进广袤的农村沃土,伴随着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带来一片新气象。他们返乡干些啥?有什么心愿?记者分别对贵州、河南、山西的三位返乡创业者进行了采访。
“我们可以做不一样的农民”
“这不是正经工作,我们不会答应。”7年前,父母的反对没有阻止吴迪返乡创业的脚步。
“只要市场有需求,种地就不丢人。”因为一次“偶遇”,吴迪下定决心回老家河南洛阳伊川县种西瓜。“当时在孟津农家乐吃到一种薄皮、蜜甜的吊长小西瓜,10元一斤排队买。临走想再买时,已经卖光了。”由此,吴迪萌生了种特色水果的想法。
吴迪是河南洛阳85后小伙儿,2009年毕业于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计算机专业,他觉得:“趁年轻,就应该大胆闯一闯。”
他并非孤军奋战,还“撺掇”发小张扬一起回乡创业。张扬毕业于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当时已经是北京一家外资企业的董事长助理,薪水颇丰。
吴迪的邀请让张扬犹豫不决。张扬最终毅然放弃大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也许我们可以做不一样的农民。”
经过7年多的努力,他们探索出的“乐活自然园”农场众创空间和智慧农业技术,可以让“零技术”的农民种出高品质的水果,不仅让当地留守妇女创造出劳动价值,使家庭收入翻番,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种地。
李桃霞就是“乐活自然园”农场众创空间的一员,三年前承包了2个水果大棚,年收入3万多元。一年前她又说服丈夫返乡,又承包了2个水果大棚,现在全家年收入可达6.5万元。
吴迪告诉记者,他们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与植物生理数据,同时与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做唯一性匹配,经过大数据分析后,形成每日标准流程和动作指令,发送信息到每一名大棚主管者手机上。主管只要按照流程,安排大棚工作人员完成指定动作即可。一天结束后,主管再对工作进行验收并录入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系统会继续优化每天的工作内容。
水果销售怎么办?“大部分卖给公司,公司再和我们利润分成,另一部分做农家乐,自己卖。”李桃霞说。
说起未来的发展,吴迪充满信心:“我们已将这种模式在南阳、商丘、长春进行了复制,辐射带动1000多人创业,年产值4000多万元。接下来,我们要带动更多的人进行标准化农业生产,让农业变得更简单,让农民增收更轻松。”
“大伙正商量成立养殖合作社”
或许是因为难抑2014年母亲去世带来的心理苦痛,21岁的李贵义两年前辞掉了在江苏无锡的工作,回到了在贵州省黔西县绿化乡石桐社区的老家,租下几亩地,从此与一群牛日夜为伴。
3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11岁投奔父母去无锡读中学。融不进班级的李贵义高二没读完就辍了学,找了一份铝合金模型设计的工作开始自立。公司仿佛是另一座学校,除了工作上的接触,他和同事很少交流。
彼时,母亲已检查出罹患尿毒症,持续两年的治疗未能挽回母亲的生命。落叶归根,2014年8月份,李贵义和父亲将母亲的骨灰带回老家安葬,乡亲四邻的相帮使得丧礼密而不疏,这种乡邻间的淳朴互助也让少小离家的李贵义重生出对故乡的眷恋。
回到无锡后,父子盘膝对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李贵义就办了辞职手续,去了山东、河北等地考察肉牛养殖项目。
“老家几乎户户养牛,但规模不大,本地牛肉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外地市场。”2015年10月份建在石桐社区的养殖场开张前,李贵义颇下了一番功夫做调查。自此,李贵义开始在这个建在荒坡上的厂棚里与日月星辰为伴。繁重的工作使他暂时从丧母的悲痛中解脱出来,“第一批55头利木赞杂交安格斯牛进场,每天光打草料就要一吨多,晚上沾着枕头就能睡着。”
此外,还有防疫和病症,所幸黔西县畜牧局和乡农技站的几位专家给他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技术支持。
随着养牛场的运转渐渐步入正轨,李贵义也开始对这种忙碌的生活游刃有余,空闲时间还能去周边其他30多家养殖户里转转,彼此交流下经验。
2016年12月,李贵义的养殖场一次性出栏40头成年肉牛,净赚16万元。现在他正琢磨着开春后再选品种进行二元杂交,存栏量扩充到100头左右。渐渐地,李贵义也成了这一带养牛户的主心骨,“大伙正商量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集中力量扩大规模。”
现在场里只剩下十多头能繁母牛,李贵义的工作量大幅减轻,也有余暇喊几个儿时玩伴来他的临时住处玩;而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关上门听听歌。“养牛场就你一个人,是不是挺孤独的?”记者问。“这种孤独是不一样的感觉,现在更多的是平静吧。”李贵义答。
“瞄准农村的支付领域做推广”
对张志超来说,2016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结束了8年的爱情长跑,他把媳妇娶回了家。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他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在北京不错的薪资待遇,回到老家创业。
张志超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团购公司。他脑子灵活,喜欢钻研,2016年年初已经是所在部门的负责人。职务上升了,待遇提高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对劲。“几年下来,似乎没有了当年的热情,事业心也下降不少。”这种想法让他“感到害怕”。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聊天时,突然嗅到了商机。移动支付的线下推广进入他的视野。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去年10月,两口子回到老家山西晋城,在这里,张志超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市场调研。调研结束后的那个冬日,在郊区的一个办公楼里,他的南北汇通公司成立了,搬进租来的办公室的时候,他高兴得像“又结了一次婚”。
他们现在主营业务是大支付的线下推广。“先从山西开始,瞄准各地区的县区和农村的支付领域。说白了,我们是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线下服务商,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商户入驻支付平台,让移动支付等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张志超说。
张志超选人还蛮有一套。“公司现在有9个人,所有人员都是我挑选的。他们中不少是农村来的大学生,我看重他们的农村背景,因为他们了解我们现在主要的服务对象。”
成立仅一个多月,他们团队已经签约了300多家商户。“现在支付宝官方为服务商制定了激励措施,这可是实打实的现金激励,打好这一仗,收回成本就很有希望!”张志超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