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开封市尉氏县经济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着力扩大增长点、抓好关键点、稳控风险点,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呈平稳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 、 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1.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7亿元,增长10.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居全市第5位、第1位、第5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6.9:53.5:29.6。
2 、夏粮生产 2015年夏粮播种面积63724公顷,比2014增加57公顷,增长0.09%,总产量预计43.2万吨,比2014年增加5.3万吨,实现十三连增。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7006吨,同比下降1.8%,其中猪肉产量34100吨,同比下降3.8%。禽蛋产量48450吨,同比增长4.8%。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上半年,全县276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67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10.1%)1.8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市第1位。 从轻重工业来看, 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2.1%;重工业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11.7%,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加强。 从企业规模来看, 14家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7.0%,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2%;93家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占比重为43.7%;169家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7.9%。
4 、 固定资产投资 上半年,尉氏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5亿元,同比增长14.9%,低于全市(17.0%)2.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位于全市第1和第3。其中:工业投资71亿元,比同期增长4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71.4%。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完成27.2亿元,同比下降17%。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 上半年到位资金100.4亿,同比增长12.8%。其中国家预算资金2.0亿,同比下滑48%;自筹资金98.4亿,同比增长20%。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8亿元,同比下滑47.4%。
5 、房地产开发投资 上半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4.6亿元,同比下滑1.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6亿元,同比下滑22.3%。全县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全县新开工面积4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1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5%。商品房销售额5.6亿万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住宅销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28.9%。
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上半年,尉氏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同比增长 13.2% ,高于全市(12.7%)0.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市第2位。 分规模看, 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县零售总额的31.8%;限额以下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5亿元,同比增长10.9%,占零售总额的68.2%。 分行业看, 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6亿元,增长13.5%;零售业实现36.2亿元,增长13.2%;住宿业实现0.7亿元,增长11.4%;餐饮业实现销售额5.1亿元,增长12.6%。
7 、公共财政预算收支 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高于全市(13.7%)1.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1位,增速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亿元,增长17.7%,高于全市(13%)4.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2位,增速第5位。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高于全市(14.3%)2.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1位,增速第2位。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完成14.2亿元,增长12.3%,高于全市(12.2%)0.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市属三县第1和第3位。
二、存在的问题
1 、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相较一季度位次后退。
与一季度相比,GDP增长9.5%,与一季度持平,在全市各县区位次均为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9%,较一季度(12.7%)下降0.8个百分点,均位于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9%,较一季度(16.9%)下降2个百分点,由第2位退至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2%,较一季度(13.7%)下降0.5个百分点,由第1位退至第2位。
2 、部门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对经济指标支撑不力。
工业增值税、工业用电量支撑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商业增值税、住宿餐饮业营业税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建筑业营业税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值税增幅为-17.7%,较一季度(-37.3%)回升19.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17.7%,较一季度(25.9%)下降8.2个百分点。商业增值税增幅为-16.2%,较一季度(-3.6%)下降12.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增幅为0,较一季度(45.5%)下降45.5个百分点。建筑业营业税完成增幅为-29.5%,较一季度(6.3%)下降35.8个百分点。
3 、税改、融资因素影响,支柱行业难以为继。
受税制改革影响,农用产品、皮革、棉纺等行业税种由原来的销项税(17%)抵扣进项税(13%)改为抵扣17%进项税,使得工业税收大幅下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历年来是我县的支柱行业,受税制改革影响退税比例较以前降低,税收负担增加,造成该行业经济形势下滑。有色金属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利润大幅压缩,但是生产成本、费用丝毫未减。
企业贷款、融资困难,为维持企业生存,多方筹措资金,依靠民间借贷维持使企业负担更重。橡胶行业作为我县的支柱行业,在新的环保政策的影响下,整个行业业绩下滑,用工人员减少,生产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成本增加,重点行业开工不足,市场需求偏弱;企业库存量大,新增动力偏少,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层次偏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4 、网络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冲击传统消费市场。 电子网络市场发展迅猛,网络市场消费商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传统消费市场的成本不断上升,人们对传统消费需求的动力也在不断减弱,新常态下市场消费增长受到一定的抑制,网络消费市场直观冲击了传统消费市场的增长。
三、 建议。
在全国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引导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1 、调结构、促升级确保工业龙头地位。
继续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大招商、快进度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大招商、招大商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变区位优势为发展胜势,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选大商、选好商,招强商、引外商,推动招商引资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确保其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投产。建立健全项目退出机制,落实项目分类管理,一类企业挂牌保护;二类企业创新提升;三类企业限期整改;四类企业及时清退。凡是投资无实力、长期零进展的,及时下马、收回土地。认真梳理在建、签约、洽谈项目,分类进行管理,切实提升招商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