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对付“妖蛾子”不用杀虫剂用人造蜂
02.02.2015 09:5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周氏蜂的来历,源于美国“生物入侵” 自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白蛾周氏蜂最先发现于美国白蛾蛹内,由中国昆虫著名学家、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杨忠岐教授定名。沈阳农业大学王洪魁教授通过十多年研究,发明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蜂方法。 目前,利用周氏蜂防治美国白蛾等害虫,不仅防治成本低,操作方便,而且对防止农药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重大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我国北方省市区生物防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新:发现新的害虫天敌,已小批量繁殖成功 “天敌繁育研究中心的主旨,是通过以虫治虫,推动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由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嬗变。”漯河市林业园艺局局长宋孟欣告诉记者,当2012年首批大量生产的2000万头周氏蜂破茧而出后,许多人还认为规模生物防治仍是个遥远的传说。 据介绍,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于2010年筹建,2011年年底竣工,是国家林业局的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和机构,肩负着繁育、科研和示范推广的重任。2013年投产后,填补了我省天敌规模繁育的空白,目前周氏蜂的单产位居全国第一,综合评比在国内同类项目中排位前六。 “现有的19名科研人员,均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他们敢于大胆创新,最近发现了杨树害虫的新天敌——白蛾黑棒啮小蜂,并在试验室批量繁育成功,受到了国内虫害防治专家权威的充分肯定和赞许。”漯河市林业园艺局副局长周红菊告诉记者,2014年,该中心组织完成的“豫中南周氏蜂繁育技术适应性研究与应用”项目,获漯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正在申报河南省科技奖;申报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周氏蜂及其示范推广技术研究”,已获准批复立项;组织制定的地方标准《周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目前已发布实施。 愿景:不断繁育新品种,攀生物防治高峰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都在800万公顷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虽然每年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甚微,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农药防治害虫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时候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宋孟欣告诉记者,通过繁育“益虫”来防治“害虫”,在提高虫害防治能力的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危害,维护了生态平衡,同时能降低防治成本,提升我省无公害生物防治水平。 目前,我省杨树食叶害虫危害严重。“我们正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今后还将繁育新的害虫天敌,并开展白僵菌、病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以虫治虫进一步扩展到以菌治虫、以毒治虫、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模式,力争使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的研发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宋孟欣说。 据介绍,现在我省的生物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繁育生产的周氏蜂全部由政府买单,无偿供应给虫害严重的各市地。随着科研开发能力的增强,“将来研制的害虫天敌品种会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通过‘卖虫子’,获得无限商机并收获高效益”。 根据河南省相关规划和批复,漯河市为河南省生物防治示范区,到2015年年底至少提出3种以上生物防治模式,杨树食叶害虫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要下降到50%以上。“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把这个繁育中心,建成国家防控研发中心,这也是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宋孟欣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2.02.2015 09:54
《河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实施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水利厅
李定斌到上蔡县程老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2月20日,水利厅
武国定副省长出席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视频总结会并作交流发言
2019年12月26日,水利厅
全省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在郑州召开
12月24日至25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