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展——入蜀方知画意深
《凉山踏歌》《汶川所见》《阆中古镇》《宽窄暖阳》《羌山映秀》《峨嵋清岚》《锦里秋色》《蜀南竹海》《盐都遗韵》《三国故道》《骑牛归家》,一幅幅飘着泥土清香的画作,生动呈现巴蜀大地的灵山秀水,让观者满眼芳华。
这是四川省美术馆新馆正式开放的一次特别展览,“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为新馆赚足人气,展期一延再延,参观人数屡创新高。
展览为什么这样火
5月23日“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展开幕以来,慕名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截至6月9日,观众已近9万人。每逢周末,观众都要排队半小时左右才能进馆参观。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观展需求,美术馆决定将原定6月13日结束的展览延期到23日,同时每周五、周六延迟开放到晚上9点,预计观展总人数可达15万人左右。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不少艺术爱好者和学校学生在现场临摹。几位专程从阿坝地区赶来的观众说,画家们多次去他们的村寨写生,和村民们都成了好朋友,得知展览开幕,他们专门赶过来,要见见曾经和自己一起朝夕相处的艺术家,看看画中家乡的样貌、自己的模样。
业界专家给予展览高度评价,认为展出作品质量高、面貌新,新人新作占有较高的比例。据四川省美协主席阿鸽介绍,此次展览既有画坛前辈卓有新意的新作品,更有大批80后乃至90后艺术家脱颖而出,交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其中最年轻的入选者是一位年仅18岁的在校大学生。
据介绍,展览组委会共收到1000余件原创作品,通过三次严格的无记名投票评选,第一轮评出300幅作品进入复评,第二轮筛选出130幅作品,最后一轮由中国美协推荐的10位德高望重的国家级美术家组成的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100件作品,作为此次美术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其中中国画51件,油画21件,版画20件,水粉水彩4件,雕塑4件。
创作为什么这样热
古往今来,巴山蜀水都是令人神往的圣地,古人诗云:“天下山水在于蜀”“入蜀方知画意深”,雄伟的剑阁、秀丽的峨眉、清幽的青城、浩瀚的长江、惊艳的九寨、宁静的邛海、温润的川西、巍峨的川东、神奇的雪山、迷人的凉山……以及如珠玉般散落在巴蜀大地的古街古镇古村寨,淳朴的民风民俗,皆可入画。
艺术家们一直在寻找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实的纷扰和市场的诱惑曾一度让一些人困惑。为筹备这次展览,上千位艺术家走出平时的生活圈,走出现代化的大都市,走出快节奏的生活,分多批次深入到四川成都、阿坝、甘孜、德阳、绵阳、广元、凉山等地区,实地采风写生。在许多边远与贫困地区,艺术家们与当地居民共同劳作,同吃同住,产生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艺术家融于笔端的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倾诉。画家刘学伦选取山区特有的坝坝筵婚礼场面,再现灾后重建的实景和百姓的生活场景。画面上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反映了他们现实生活的安乐。刘学伦说,画家作为时代变化的见证人、社会的书记官,要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要把所见所闻,感受到的灾区重建新面貌传达给观众。
《蜀南日记》的创作者龚仁军说:“每次写生都不会空手而归,每次都能得到精彩的作品;静静地写生,静静地思考,创作状态自由自在;如果不到现实生活中体验、深入、提炼、加工、创作,又怎么用自己的画来‘呈现’美之四川和美之川人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夜半三更哟 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 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 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 映山红……”
记者采访时,在新馆现场讲解的四川省美术馆馆长梁时民走到画作《英雄的攀枝花》前,满含激情轻轻哼唱起当地的民歌。他说:“攀枝花也叫木棉花,四川是革命老区,攀枝花也是我们的英雄花,它代表了四川人民顽强乐观、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艺术之魂,作为艺术家,我们更要传承和弘扬。”
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也是寻找艺术精神、艺术灵魂的过程。画家任长春说:“我要用艺术之笔,献上对西蜀大地博大、淳美的深深敬爱,我手中的尽管只是一支画笔,但我可以用它将我的爱与喜传递给人们,让人们更加关爱生命、关注自然、关心未来,使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助一直传递延续下去。”
画家王志东在都江堰写生时,发现当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增挂了一个校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这个投入使用刚刚一年的新学校,暂时借给玉树州民族中学使用两年。王志东说,这是“灾区”援助“灾区”,这是大爱精神的传递。
李焕民、徐匡等老艺术家常年到藏区写生,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睡帐篷、睡库房、睡地上,正是因为这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们创作的许多精品力作才带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这次大美四川的创作和展览令艺术家们收获颇丰,他们感慨,只有在生活中采撷素材,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才有现实意义,艺术作品才能焕发蓬勃生机,艺术之花才能长久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