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吃的药物 为什么不能一直发挥作用

26.09.2014  09:35

  也许有朋友会疑惑,已经服下去的药,不能一直发挥作用吗?为什么需要不断补充药物呢?多麻烦喔。这正是本文重点要说清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牛顿力学上的“反作用力”,药学也有类似的“定律”。药物对人体有作用,同时人体也对药物有“反作用”。这个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学”,这也是决定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的基础。

  药物在体内,要随血液分布到各处,遇到相应的部位会产生作用或副作用;同时,也会随血流进入肝脏、肾脏。肝脏的众多药酶,会处置部分药物,可让药物失去活性。肾脏里生成尿液的功能,会不由分说地把部分药物留在尿里,随尿被排出体外。体内的血液循环就这样不停息地把药物带到肝或肾,带进后就代谢、消除一些。于是,药物在体内的量就随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少。

  药品说明书中的“半衰期”,就是描述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如卡托普利约3小时,氯沙坦则要长一些。等到低于药物最小有效剂量时,对人体就没有作用了。所以过一定时间要再吃药。至今未出现吃一次可管一辈子,或管很长时间的药物,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吃饭。饭菜中的营养素在体内被吸收,最终“燃烧”成了能量(代谢),或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也就被消耗掉了;吸收完了以后,胃肠道空了,就使人感到肚子饿,提醒又该吃饭了,这是维持生命的需要。

  吃药与吃饭相同之处就是:药品的量,逐渐被人体排泄出去,到体内几乎完全没有时,如不补充,缺少了药物发挥作用,人体状态就会失常。慢性病用药坚持得好,病情就不易发展恶化,生活也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