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防艾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刘征,郑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在让人闻之色变的艾滋病面前,她从未退缩,勇敢担当,10多年如一日奔波在防艾前线,为艾滋病人和高危人群撑起了希望的天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好人榜”敬业奉献奖、河南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艾滋病国际治疗倡导联盟(中国区)“精忠奖”等奖项或称号。在诸多荣誉面前,她从未止步。2013年,46岁的刘征第四次竞聘并成功连任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年近50的她仍然活跃在防艾第一线,被亲切誉为“防艾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她是第一任艾控科长
2003年,郑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纳入微生物检验科,刘征成为第一任科长。之后不久,郑州市疾控中心接到建立男男性接触人群国家级监测哨点的任务。
如何找到这个人群,成为刘征及其团队第一个大难题。一头雾水的他们费尽周折,上网检索、电话咨询、“光顾”特殊场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设立第一个开展艾滋病防治监测的场所至今,10年过去了,刘征和她的团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疫情数据库。
圈子里的“知心姐姐”
“想和他们搭句话真不容易”,刘征回忆起第一次面对男男性接触者这个特殊群体时,不无感慨地说,“我看到的全是怀疑抵触的眼神”。
刘征后来发现,想被他们接受认可,善于倾听是关键一步。于是,她发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有问就答,有难必帮,很快就成为圈子里信任的“知心姐姐”。
在刘征的倡导下,河南省首家专注艾滋病咨询、干预的“携手园·关爱之家”成立,利用网站、QQ群、知情人介绍、社区小组干预等多种方式,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她曾“命悬一线”
11年来,刘征多次面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其中一次让她心惊胆战。
那是在一个特殊场所,刘征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样检测。现场灯光昏暗,很难看清被检测者的血管。如果戴上厚厚的防护手套,又不能保证准确性,还会影响被检测者的情绪。刘征考虑再三,还是戴上了简易手套。谁又能想到,意外就是这样发生了,针头一下子跳出来,扎到了刘征的手上。
被检测者最终被确认为HIV初筛阳性,刘征也因此遭受了“骤然一击”。不敢告诉家人,不敢联系朋友,那一个月,刘征强忍阻断药物的剧烈反应,以拼命工作来缓解情绪不安。
1个月后,刘征的体检结果出来了,证明是虚惊一场。但生性爽朗的刘征“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仅未生退意,反而更加频繁地开展咨询、检测和培训工作。
“痛并快乐着”的夜间工作者
男男性接触者等高危人群是刘征的重要工作对象。但正常上班时间恰好是这些特殊人群最不活跃的时间段,为采集血样,刘征常常深夜到酒吧、KTV等特殊场所开展工作,有时甚至忙活到凌晨。
尽管很疲惫,刘征却“痛并快乐着”,因为她和她的团队每天都能采集七八十份血液样本,这为下一步强化干预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这种看起来很“傻”的工作方式,帮助刘征和她的团队探索出了郑州市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阳性感染者管理干预的新模式,赢得了艾滋病国际治疗倡导联盟的肯定。
不仅如此,刘征还将这种下场所开展服务的思路,延伸到了男男性接触人群社区小组管理、艾滋病防治网格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要把防艾接力棒好好传递下去”
刘征认为,真要做好一项事业,必须带动一批人,尤其是年轻人,共同热情地参与进去。刘征在工作中的“拼命三郎”劲头儿,也的的确确影响带动了一批人。
在刘征的带领下,其团队承担的国家参比实验室“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金额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ZZCDC 数字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普及性健康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刘征亲手制作一套《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科普教材,多次走进大学校园为在校大学生举办讲座,并组织“红丝带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
年近50的刘征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保持健康,努力和团队成员一起把艾滋病防治管理的接力棒好好传递下去。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鼓掌
0人
流泪
0人
开心
0人
赞
0人
愤怒
0人
蜡烛
0人
上一篇: 为英雄正名: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