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开放充电桩安装市场 特斯拉概念股应声大涨

29.05.2014  20:50

眼下,混合所有制是个热门概念,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先后启动混合所有制后,把自己的一部分业务向民营资本开放。现在,国家电网也有了类似举动。

昨天,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即社会资本可以投资、建设和运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等分布式电源的上网设施,以及电动汽车的快充、慢充、换电等各类充换电设施。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廷芳说,这是两块比较适合社会资本进入的市场。

王廷芳:这两个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而且相对于大型电网项目投资来说,这两块投资规模适中,技术要求也比较适中,管理的复杂度也不高,适合社会资本进入。

有市场分析师认为,国家电网的这次开放,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而股市也对这个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特斯拉概念股”表现非常活跃,截至收盘,奥特迅上涨8.59%,信质电机上涨5.44%,比亚迪一度接近涨停,最终涨幅为2.47%。另外,新宙邦、万向钱潮、杉杉股份、江海股份也纷纷上涨。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1.9万个充电桩,2014年上半年计划再建设3000个充电桩。但这些充电桩的数量显然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真正推广后的使用需求。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次国家电网的政策将打消电动汽车潜在用户的后顾之忧。比亚迪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对《天下公司》表示,对行业来说,这肯定是好事。

李云飞:这对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电动车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城市公交电动化的,比如说电动出租车、电动大巴,这一块主要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还有一些社会资本介入充电站建设;还有一类是销售给个人的电动车,我觉得国家电网放开社会资本进入的主要还是公交电动化这一块,或者是一些车主在自己家里充电不方便,他在外面的一些充电配套设施。现在国家的政策不是刚刚颁布吗,从这种方向性政策的颁布到具体实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阶段。

前段时间,美国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在中国高调开卖,带动新能源汽车概念越来越热。前两年遭遇挫折的比亚迪借势翻身,不仅股价连连高涨,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也在全国纷纷落地。对于电动车厂商来说,国家电网开放充电桩安装市场当然是好事,但由于还涉及土地、建筑、运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将会采取什么具体投资,比亚迪还持谨慎态度。

李云飞:在充电设施的配套建设方面,比亚迪主要是一个推动者的角色,我们也想让我们客户,比如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能够有更多充电的地方。我们在业务推广过程中,也在不断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模式,跟外协单位,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比如我们的客户,向他们做一些推介。

另外,此前北京等地出现电动车主自建充电桩遭遇瓶颈的难题,包括私人自建充换电设施手续繁杂、电价不清晰等问题。国家电网这次明确说,只要拥有固定车位、小区物业也同意的话,个人可以自建充电桩,并享受大约5毛钱一度的居民用电。比亚迪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说,目前个人自建充电桩问题已经有所改善。

李云飞:假如我们的客户有固定车位,买车的时候都会配送一个壁挂式充电器或者充电盒,在车主的固定车位安装。安装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我们的经销商去安装,同时也需要客户协调一下物业,另外,供电所也会介入进来,大家一起把这件事推进落实。之前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是现在改观了很多。

专家点评

经济之声:国家电网放开这块市场,真的有那么大的油水吗?股市至于有这么大反应吗?

陶跃庆:股市反映的基本上是一个炒作的概念,并不是说真正看好这一块市场,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股市比较低迷,这个概念显然大家是不会放过的。

说到国家电网开放这两块内容,其实跟大家以前的猜测还是有一些出入。因为大家以前还会想到它的步子会更大一点,现在仅仅放开这两块,这两块应该说还是属于一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培植、培育,并且需要大量投资,但与此同时领域前景又不明显的这么一块业务,民资是否有兴趣介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有一个,实际上中石化、中石油都开始搞混合制经营了,中石化是把加油站放开了,中石油也推出了一个4000亿的输气管网计划,现在如果按照国电这两块内容算起来,其实量还是非常小的。它说充电设施这一块,大概一年是按照130亿的规模在增长,到2020年才能达到将近2000个亿,跟现在大的国有企业放开的步伐来比,还比较慢。也许它会有新的计划,会放开更多的内容,但至少这两块内容,从盈利前景、投入的比例以及投入性价比来说,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经济之声:怎么看待由于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汽车热潮?

陶跃庆:我觉得现在这个新能源汽车热还是停留在纸面上,更多是停留在资本市场概念上,距离真正热到老百姓的车库里,还有一段距离,大家买的热情还不是很高。大家热情不是很高的原因确实有很多,一个很具体的原因就是如何充电,这就需要一个整体的安排。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