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不仅关系人才培养,更关系全省的长远发展。4月18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支持郑大、河大等有条件的高校争创“双一流”,同时,全省高校将着力培养战略新兴产业、民生领域、枢纽经济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新兴产业、民生领域人才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省高校也要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在深入分析现有专业总量、结构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优化结构、补齐短板,有步骤地确定增量专业、撤减专业、停招专业。
“今年起,我省要支持引导高校主动对接我省国家战略规划平台,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设置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专业,培养战略急需人才;在重大民生领域,设置健康服务、全科医学、小学全科教师、儿科学等专业,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在服务枢纽经济建设领域,设置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会展经济与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相关专业。”在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说。
加速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大师级学科领军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省高等教育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原因。今年我省将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加速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要通过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百人计划”“省特聘教授”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人才专项,引导支持高校采取特殊人才政策、提供优厚条件待遇,面向海内外引进急需紧缺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人才竞争力。
为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我省将遴选一批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通过国培、省培、校培三级培训项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今年计划省级培训1000人。并且,高校要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科研、唯论文等倾向。
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我省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抓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性、基础性工作。
首先,要抓好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是联系教师与学生、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去年,我省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今年将重点推进这项工作。
其次,要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今年,教育部将首次颁布实施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我省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根据“国标”修订“校标”,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还要严格课堂教学管理。今年教育部将出台高校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修订本校教学工作规程和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并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记者 史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