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清谈交互装置:你才是发明史上最棒的遥控器

22.10.2015  14:02

    装置艺术自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不断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艺术是伟大的游戏,游戏精神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付出换回最小的结果,所以游戏的主角只能是艺术家。从杜尚的“”、“L·H·O·O·Q”的心理暗示,到克莱因的“虚空”及阿尔曼的“充实”,这些装置艺术早期作品提供的参与方式大多是让观众去看、去听、各自感受,而不会让参与者改变它。后来,贪玩的艺术家们对光及反射的魔幻效果相当热衷,萨马拉斯的“镜屋”创造了一个无限、虚幻的三维空间,激光和全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到作品中,观众通过操作光源或反面与装置进行互动。之后马勒尔的“前意识”,使电视和录像在装置艺术中崭露头角,直至柯瓦斯基的“互动场”和莫奔的“冻感——情感市场”,人机交互技术粉墨登场。

    所谓的人机交互,是研究人与计算机如何进行通信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技术。我在伦敦的街头曾看过women’s Aid 公益组织在户外安装了一个交互装置。当路人注视着海报上的女性时,海报上方的人脸识别装置识别到你的停留关注,女性脸上的瘀伤会慢慢愈合,越多人关注愈合越快,以此告诉人们关注家暴问题,多一份关注就少一份伤害。(如图)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给出了一个可以与我们现在的世界可堪比较的世界,这里有循环的世界和世界观,而这又是通过变易和不易的思想来搭建的,帮助眼睛成为思想的一部分。技术是个好东西,看好东西有两个任务:一、先知道有这么回事 二、然后知道拿它干什么。当代艺术已成为一种方法论,是对现实和社会的介入方式,怎样从人理解技术到让技术理解人是完成这种方式的重要手段。

    人机交互研究已经历了两个界限分别的时代,从初期的人脸识别发展到手势识别。应用程序识别动作的精确程度与人的姿势的正确度有关,此中技巧就是对于某一手势,让尽可能多的人来做,然后试图标准化这一手势。成功的手势识别,就是要理解人类动作的微妙之处,并且让技术了解这些不同。最新的手势识别系统通过骨骼捕捉技术,已能识别人的25个关节。

    我的交互装置作品《这感觉让我们活着升天》就是对手势识别技术的一次尝试,这个作品展示于都江堰文庙。我设置了蜡烛、箭、煤气罐、汽球。煤气罐的开关用孔子的头像制成,通过观众的作揖动作,程序设置令汽球随之充满或瘪落。如图:

    系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Kinect传感器获取数据,第二部分PC进行数据处理,最后一部分是以arduino为核心的单片机控制器控制风机,其中PC与arduino之间是通过以太网TCP方式进行通讯,Kinect与PC是通过USB3.0进行数据交换,由此实现了完全实时的体感系统。

    用自己的动作与机器对话,你变成了你自己的遥控器,虽然这件事可能还没来得及让你理解。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