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13.03.2019  08:24

□河南日报评论员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大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当前,全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有的地方人口大量流出,“年轻人空、住房空、产业空、干部空”;有的地方“三留守”现象突出,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地方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作为乱作为。凡此种种,都侵蚀着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没有“真空地带”,“有益菌”不去占领,“有害菌”就会去繁殖扩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破除陈风陋习,让乡村新风扑面,党的建设决不能“缺位”“留白”,必须扭住“牛鼻子”,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两盘荤菜、两盘素菜、一盆咸汤、一包5元的烟、一瓶15元的酒,在宁陵县乔楼乡许庄村,这是村民许珍峰为父亲操办丧事的一桌花销,与以往大操大办相比虽显“寒酸”,全村群众却没有一个人说三道四。“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在邓州,很多农村的院墙上,都有一幅“六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漫画,“六把钥匙”象征“四议两公开”的六个步骤,而这把“锁”,就是农村问题。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河南视察指导工作,在听取“四议两公开”工作的汇报后,作出重要批示:“邓州工作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可加以完善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50多年前,浙江“枫桥经验”在全国树立了乡村治理的一面旗帜,如今新“枫桥经验”已植入中原大地、开花结果。在先进经验带动下,河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了,村里纠纷少了,人气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村民的心更齐了,更加听党话跟党走,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农村社会的治理水平影响着国家治理的高度。实践证明,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就能聚沙成塔、握指成拳,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之乡。河南农村基层党组织有4万多个,农村党员有200多万名,体量庞大,责任重大。加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富有河南特色的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和先进群体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就能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带动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滚滚向前。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才能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春日融融,太康县转楼乡大赵村一个大院里,一群特困老人有的玩棋牌,有的唱戏剧,太康探索推广“五养”模式,让老人的“朋友圈”就在家门口;叶县移民村村民,在“新农合”基础上,还可享受5000元的医疗补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能获得移民在校生补助……《桃花源记》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美景象,在现代社会保障的有力托举下,飞入寻常百姓家。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要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一锹锹”干劲,“一担担”热情,把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不断夯实,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就会不断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