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精工程为中国在约旦赢口碑 中约经贸将迎新春天
侯赛因电站项目的约旦工人。韩晓明摄
【环球时报赴约旦特派记者 韩晓明】国土面积9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0万,从这些数字来看,中东国家约旦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不过,“小国”约旦能做“大事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处西亚心脏地带——北邻叙利亚,东靠伊拉克,西面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东南部与沙特相连。具有如此关键战略地位的约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来到约旦,探访了两个中约经贸合作项目。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这些项目的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或许不那么宏大,但是它们小而精,在“一带一路”上如珍珠一般散发着光芒。
“当地人经常捧着烤肉、水果来看望”
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往东北方向乘车约1个小时,《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中国援助约旦供水网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所在地扎尔卡省鲁萨依法市。据当地人介绍,鲁萨依法市人口数量在约旦排第4位,人口密度超过7000人/平方公里。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平均生活水平不高。
记者所乘汽车从鲁萨依法市为数不多的主干道拐向狭窄的巷子。从车窗望去,低矮的房屋上每户屋顶上都有白色塑料水箱。当地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可不是什么太阳能装置。约旦是十大缺水国之一,多年来,这里自来水总是限时供应。所以每家每户都备有这样的大储水箱,这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习惯。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可以大大改善了,中国人帮我们修好了新供水管线,等水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
3月底,中国援约旦供水网改造工程(二期)项目进行内部验收,准备最终移交给约方。该项目铺设总长3.37公里、直径500毫米的输水管。原计划工期是9个月,现在提前3个月完工。
来到工地,约旦水利部扎尔卡省水务司代表、专门负责鲁萨依法市供水网的易卜拉辛带着《环球时报》记者沿着管道线走完全程。“这里的路面下方埋着7根自来水管,中国500毫米的水管直径最大。”如同设计图印在脑海一般,易卜拉辛指着地面上深浅不同的一道道沥青路说:“这下面的管道是中国建的,这条是美国建的,这条是日本的……你看哪个质量最好?”不等记者回答,他便说:“中国铺设的路面最平整。”
走到管道线终点是数控中心,易卜拉辛指着一块电子屏幕上的中国水网流量示数对记者说:“通过新管线的平均水流量能达到520立方米/小时,可以解决这里50万居民的用水问题。之前条件有限,每周只能给当地居民供水三四个小时,以后打开水龙头就能有水了!”
能有这样的工程成果十分不易,承建方在施工过程中曾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气候条件。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水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到冬天便是约旦的冷雨季,有时候雨连续下几天都不停,施工进度容易耽误。不过雨季刚过,施工队伍便加紧工作,顺利提前完工。
另外,工地离居民区和高速路比较近也是个问题。张水保告诉记者,为最大程度降低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工程队不仅反复和住户沟通,而且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在住户家门前挖沟时,主动铺好结实的钢桥方便他们出行;在高速路上专门设置水泥石墩和交通疏导员,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中方团队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十分融洽,当地人经常捧着烤肉、水果来看望,让中方人员非常感动。
《环球时报》记者在管道线终点的储水池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中约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临别时,易卜拉辛这样“叮嘱”记者,“你一定要告诉中国读者,易卜拉辛和这里的居民感谢中国人民!”
气候、安全、签证,工程也有难处
从鲁萨依法市继续向东北行进,沿山路坐车约20公里左右就是扎尔卡省的首府扎尔卡市。在这里,山东电建三公司曾于2007年中标萨玛瑞电厂二期项目,2010年交付。2016年,该公司又中标萨玛瑞电厂四期循环电站和规模更大的侯赛因电站项目,后者的投资金额达3.8亿美元,这笔资金差不多相当于约旦2016年GDP总额的1%。
山东电建三公司侯赛因项目经理助理胡尚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能够连续中标体现了约方对我们的信任”,萨玛瑞电厂项目的完工标志着中国电建企业成功打破了欧美日韩企业对中东电力建设市场的长期垄断地位,为中国“走出去”战略在中东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侯赛因电站项目施工现场,《环球时报》记者感受到了热火朝天的干劲儿——目前正是土建施工高峰期,3台燃机、3台余热锅炉这些主体设备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燃机、油罐等设备安装施工正准备开始。为应对冷雨季,项目部特地设计了方案,比如搭设防雨棚、在混凝土表面加盖保温板等,以保证基础混凝土顺利浇筑。
胡尚修介绍说,目前约旦电力紧缺问题依然显著,侯赛因电站完工后,加上之前的萨玛瑞电站能极大缓解这一问题。而且,这两个项目都采用世界先进的燃气发电设备,发电效率高且环境影响小,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谈到侯赛因电站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胡尚修说首先是签证问题,为了给部分中方员工申请签证,中方和约旦部门就两方员工数量比例进行商谈颇费了一番工夫。其次是安全问题。胡尚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项目距离约旦和叙利亚边界仅40公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如何处理好与当地居民及部族的关系、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需要长时间努力。“总体来说,当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理解并支持电站项目。不过这里失业率高(有数据显示,约旦失业率约15%——编者注),加上地区反恐形势面临压力,所以中方项目还是格外注意安全问题。”
中约经贸关系将迎来新的春天
《环球时报》记者在侯赛因电站项目工地上看到,中国工程师和当地员工不停穿梭,并肩协作。该项目已直接雇用当地员工近百名,间接创造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
“我们项目不仅对质量严格把关,而且通过提供就业、大量进行当地采购、材料设备租赁以及向当地社区捐赠物资等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水平,以此树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跨国企业形象。”胡尚修对《环球时报》说,中方同约旦展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是在为两国的产能合作树立品牌,为“中国制造”在约旦赢得口碑。他强调,“我们打出的‘中国品牌’,便是用高效执行来创造核心竞争力”。
在这些已有的项目基础上,中国和约旦的合作将再升级。前不久,由中国广东粤电集团和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相关电力企业共同投资的约旦最大电站项目——阿塔拉特油页岩循环流化床矿电联营项目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融资关闭发布会,这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投资建设阶段。油页岩项目预计在2020年建成投产,年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可以满足约旦10%至15%的用电需求。该项目总投资约21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约旦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
中国驻约旦大使潘伟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中约两国迎来建交40周年纪念。在目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资企业正大步走进约旦。而油页岩项目正是两国开展合作的成功样板。
“中约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萧文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约经贸关系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约旦政府积极响应中方‘一带一路’倡议,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它根据自身经济发展规划,已陆续推出诸多新能源开发、铁路网和城市地铁建设等项目,并需要大量引进外国资金。现在,很多中资企业都在跟进,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参与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