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粮仓”的勇敢担当 ——聚焦夏粮“十三连增”系列述评之一

17.07.2015  08:45

  夏粮又获丰收,河南经济发展再增一抹耀眼的亮色。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达702.36亿斤,比上年增产34.56亿斤,增幅为5.2%。过去12年绘就的夏粮产量连增曲线,今年再跃新高,登上700亿斤新台阶。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省夏粮生产实现高点爬坡,高位护盘,不仅为守住国家口粮供给的安全底线作出贡献,也为全省经济企稳向好、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加了亮点。

  牢记使命,稳住经济发展“压舱石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作出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论述,指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一年来,“新常态”成为洞悉中国发展的最新焦点。就我省经济而言,新常态遇上非常期,困难矛盾接踵而至,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奋力拼搏正当时。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无数次证明,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打牢粮食生产的基础,越是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粮食安全有了底气,就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麦播基础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科学管理到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夏粮生产成为今年上半年抢眼的“风景”。

  夏粮生产承载着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为保持粮食生产好的态势,我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把粮食生产纳入目标考核,层层分包责任、传导压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创新完善粮食生产各项制度,保障粮食生产顺利推进。

  “粮食生产是最大的政治。”作为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对粮食生产有着清醒的认识,成立现代农业指挥部,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工作机制,举全县之力,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惠农“大礼包”,为保持粮食生产好的态势注入强大动力。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例,今年省级财政继续安排1.1亿元,对购买农用航空器等农机进行奖补,引导种粮大户购买使用“高大上”的无人植保机。在全省农业生产统防统治中,高效节约、省时省力的无人植保机经常“大显身手”。3月份,在漯河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观看漯河高标准粮田内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作业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粮食连年增产,一年比一年压力大,一年比一年形势难。中原儿女,众志成城,务实重干,夏粮生产不负重托,再次奋力跃上新台阶,不仅让国人端牢饭碗底气十足,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夯实基础,唱好粮食生产“重头戏

  农业进入新阶段,粮食生产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不少人担心,如果不能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突破,粮食生产很难在高基点上实现新跨越,甚至有出现“拐点”的风险。

  “夏粮实现‘十三连增’,打破‘两丰一歉’的传统周期波动,证明全省粮食生产具备夺取稳产增产的应变能力和深厚实力。”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

  “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以每年新建900万亩的速度推进的高标准粮田,为夏粮连丰奠定了硬件基础。

  漯河市郾城区种粮大户常秀田家的小麦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到了660公斤。老常高兴地说,家里流转的200多亩耕地在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拿着电卡一划拉,水就来了,一亩地浇一遍水只需5元。

  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粮田。我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标准统一建设高标准粮田,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省农业厅统计数据,今年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小麦亩均产量超过500公斤,比非建成区高100公斤。目前全省已累计整合资金385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4046万亩。

  更可喜的是,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实现高标准粮田的依法规划、建设和管护,将为全省粮仓充盈发挥长远效用。这也是全国第一部高标准粮田建设法规,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价为推动粮食稳定发展的“创新创举”。

  高标准粮田建到哪里,高产创建就跟到哪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科技创新的“标配”,为夏粮连丰集聚了软实力。

  沈丘县为全县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等提供“私人定制”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粮食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并减少不合理施肥或盲目施肥量。

  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目标,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集成创新成熟技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节水灌溉等增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挖掘了小麦增产潜力,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有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加上先进技术的配套,到2020年河南达到1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承诺就有了保证。

  满足期盼,鼓起农民增收“钱袋子

  邓州市腰店乡农民单良贵,去年与县城一家面粉公司签订“订单小麦”种植合同,家里12亩地全由面粉公司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0.1元。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工数量和工资增幅持续回落,农民增收难度持续增加。对农民来说,种粮收入是最基础的经济来源,今年夏粮丰收,卖个好价钱,成了他们最大的期盼。

  订单式种植、社会化服务,让单良贵们种田省事又省力,丰收又增收。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粮食生产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新时期,新农人正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在原有土地上实现宏大的掘金梦想。

  “希望和乡亲们一起,享受到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福利,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社旗县郝寨镇沃野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唐道丽,是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80后女大学生,2009年,放弃广东月薪过万的外企工作,毅然回到农村,带领乡亲们科学种田。

  科技带来丰收粮。以前农民望天收的贫瘠土地,经过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的改造,如今成了生金生银的宝地。短短6年时间,唐道丽流转的土地从最初的6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2800多亩。

  在中原大地,有一批像唐道丽这样的新农人,他们年纪轻、学历高、视野开阔,理念新、脑子活、懂得经营,为全省粮食生产带来了新活力,也不断演绎着种粮致富的新传奇。

  目前全省有10.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万家种粮大户,他们正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粮食丰收让人喜,新常态下的夏粮丰收,更凸显了中原儿女的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国粮仓”的王牌实力。发挥优势,打好王牌,不仅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更是举全力把河南拼上去的生动实践。(记者    李晓玮 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