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上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稳中趋升的基本态势,特别是6月当月增速已扭转同比回落的状况。展望全年,全省消费品市场总体虽然仍有望呈现缓中趋升的态势。但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需求不旺、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完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的预期目标尚存在极大压力。
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
1-6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4.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但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13.5%,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成为2014年首次当月增速同比提高的月份。累计增速居全国第10位,位次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在中部六省增速居第2位。
(一)消费品零售额增幅稳步回升
今年以来,1-2月份及3、4、5、6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4%、12.5%、12.6%、12.7%、12.9%,整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5677.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7.17亿元,增长12.5%,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
图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908.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实现5685.79亿元,增长12.9%,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均小于一季度。
(二)各行业发展态势均有所改善
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52.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924.52亿元,增长13.1%,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4.88亿元,增长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四个行业零售数据比去年都有所改善,住宿业增速同比变化率提高最大。由于零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一直较大(约75%),随着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速回落幅度逐渐减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去年同期增速的差距也正在缩小。批发业、住宿业季度增速同比变化率由负转正,零售业、餐饮业季度增速同比变化率虽依旧为负,但与去年相比,也在回升过程中。
图2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季度增幅同比变化率
注:季度增幅同比变化率=当季增幅-去年同期增幅
(三)销售额增速同比提升
1-6月,全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共完成销售(营业)额1372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2013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
图3 销售额季度同比增速
从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和住宿营业额增速同比有所提高,零售业、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增速同比回落。批发业销售额5918.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但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6436.06亿元,增长16.2%,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155.15亿元,增长12.3%,增速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餐饮业销售额1215.16亿元,增长15.7%,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主要特点
(一)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
1-6月,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0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3657.68亿元,增长14.1%,较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93.19亿元,增长14.6%,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增速高于城镇市场2.2个百分点。
(二)分类商品增速回落面缩小
1-6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额2452.20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有零售的21类商品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的有12类,下降的有9类,而今年一季度提高的有9类,下降的有12类。显示出增长面在提高,回落面在所缩小。
一是五大类商品拉动力增强。1-6月,全省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五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7.7%、15.9%、11.8%、4.5%和14.4%,这五类商品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的比重达79%,拉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0.1%,贡献率达75%。与一季度相比,比重和贡献率分别提高5.9个和1.9个百分点,拉动力有所增强。
1-6 月份25大类商品中零售额比重前五位商品拉动情况
| 本年累计 | |||
| 比重 | 同比增速 | 贡献率 | 拉动点数 |
总 计 | 100.0 | 13.5 | 100.0 | 12.5 |
1.食品、饮料、烟酒类 | 14.3 | 17.7 | 18.8 | 2.5 |
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9.6 | 15.9 | 11.3 | 1.5 |
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6.7 | 11.8 | 5.8 | 0.8 |
17.石油及制品类 | 17.1 | 4.5 | 5.7 | 0.8 |
22.汽车类 | 31.3 | 14.4 | 33.3 | 4.5 |
五类商品合计 | 79.0 | 12.8 | 75.0 | 10.1 |
二是基本需求增速较快。上半年,全省限上批零单位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衣着类增长15.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
三是汽车石油增势减弱。上半年,全省限上单位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受煤炭、焦炭价格下行、货物周转量增幅大幅回落以及引进替代品能源的影响,全省限额以上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5%,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占了限上零售额的47.2%,其零售额的回落在很大程度上下拉了全省消费品市场增势。
四是居住消费稳中趋升。受前期房地产市场增速较高影响,今年以来全省居住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加快。上半年,全省五金电料、家具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4%、21.1%和18.6%,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加快4.1个、1.2个和11.7个百分点。
五是文化类消费增速加快。上半年,全省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7%,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2.2个和12.2个百分点。
(三)住宿餐饮业转型初现成效
今年以来,全省住宿餐饮业单位主动适应国家政策性规定、倡导节俭风尚等消费环境变化,尤其是部分高端住餐业转型迅速,主动走大众消费路线,经营情况有所稳定好转。同时,以农家乐、乡村游及特色餐饮为主的大众餐饮持续旺销,政策性影响开始出现逐渐消化迹象。4、5、6月,全省限上住宿业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3%、1.7%和1.6%,同比分别提升7.5个、7.4个和6.2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增速分别为8.4%、9.1%和9.6%,同比分别提升1.3个、2.4个和2.7个百分点。
(四)生产资料需求依然较弱
上半年,受市场、季节、出口以及投资放缓等诸多因素影响,占全省限上批发零售业批发额三成的金属材料和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批发额同比分别下降2.9%和6.1%,反映市场生产资料需求依然较弱。据调研情况,机电产品类经营企业反映今年市场不景气,下游市场需求低迷,本年订单减少,产品销量减少,产品销售困难。金属材料类经营企业普遍反映钢材市场行情不好,波动不稳,价格走低,需求下降,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本年销售额较小。
三、全省消费品市场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随着宏观经济平稳向好态势的延续以及下半年暑期、仲秋、国庆等节假日的消费聚集效应,预计下半年河南消费品市场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但伴随着基数的提高(2013年13.0-13.8%),上半年零售额增速平均每月递增0.12个百分点的局面将有可能在下半年受阻,这也预示着完成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的预期目标压力进一步增大。
(一)支撑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有利因素
1. 市场规模持续壮大。 第三次经济普查初步结果显示,到2013年底,全省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企业单位(法人企业)13.02万个,个体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商户263.22万个。企业单位、个体商户比2008年底分别增加8.37万个、84.82万个,年均增长分别为22.9%、8.1%,其中零售企业平均增长最快,达26.4%。商业网点密度也由2008年底每万人185个发展到2013年底每万人274个。商业网点规模的快速扩大和经营功能的优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群众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商业主体向更高层次发展,有利于消费市场规模的持续壮大。
2.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消费升级。 统计显示,2013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左右,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26.6%左右,这意味着有将近1635万是农民身份的市民处于半城市化状态。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促使农业转移人口大量定居城镇,从而有效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并促进农村消费向城市消费的转变,加快消费率的提升步伐。
3. 政策支持优化消费环境。 未来一段时期,省委省政府将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持续的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将有利于营造较为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4. 消费热点正在加紧培育。 随着河南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消费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消费热点培育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目前,除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为主的消费外,河南正在积极开发和培育信用消费、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特别是伴随着4G信号覆盖范围由郑州、洛阳、开封等市继续向其他地区扩展,将会进一步激发网络消费、服务消费、新型商品消费三大亮点。7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决定,同时对政府机构购置新能源汽车做了更为明晰具体的规定,这些政策也将对汽车类商品销售带来积极影响。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增幅放缓的不利因素
在看到消费品市场运行态势稳中趋升、零售额增速在全国位次稳中有升的同时,也应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河南消费品市场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仍有所放缓,这表明在宏观经济环境深度调整的影响下,河南消费品市场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1.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乏力。 城乡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和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发展背景下,2013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6%,尽管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均保持回落态势。特别是宏观经济正处在阵痛期、换档期、爬坡期,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2. 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明显,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相当比例的集团消费和公共支出也呈下行态势。从企业调研了解到,购物卡销售一般占企业零售额的5%-6%,而目前这个比例不到1%。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12.2%,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个百分点。上半年,政府团体消费占比重较大的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可比口径增长13.5%,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
3. 居民消费倾向走弱。 居民消费倾向偏低是长期困扰我国消费品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12年为0.62,2013年为0.56,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12年为0.77,2013年为0.63,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均进一步走弱。过低的消费倾向导致了最终消费率的持续走低。自2004年以来,河南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40%,2013年为38.6%,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50%以上)。从政策因素看,在部分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陆续退出后,在新的促进消费政策出台前有一个低谷期,会抑制居民消费倾向。从价格预期因素看,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的回落、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逐渐明晰,消费者购买商品特别是占预算比重较大的高档轿车、化妆品、珠宝首饰、住房类商品等会存在持币观望和推迟消费行为,同样对居民消费倾向形成一定的压制。截止6月末,全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2399.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167.1亿元,同比增长13.0%,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1个百分点。
4. 网络购物分流了购买力。 近年来,网上购物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由于网络销售具备价格低廉、足不出户、搜索面广等一系列特点,对传统的进店销售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河南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发展不足、份额较低,消费外流较多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在我省实现。上半年,全省零售业销售额排名前30位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5%,增速低于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以省会郑州为例,前6个月,郑州市四大家电卖场(永乐、苏宁、国美、五星)合计实现零售额27.2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低于全省限上增速0.2个百分点;郑州市十家大商场(丹尼斯、大商新玛特、大商国贸、沃尔玛、河南华联、正道花园、万达、王府井、二七万达和中原商贸城)实现零售额80.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低于全省限上增速2.8个百分点。郑州作为全省的省会,零售比重占全省的20%-25%,郑州商业龙头的零售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反映了网购分流造成的影响。
5. 缺乏新型消费热点。 当前,河南传统热点商品消费增长趋于平缓,消费结构亟待升级,居民对各大类商品的消费也大体上保持稳定,仅仅依靠政策刺激消费,只能形成短期购买力,难以对消费品市场发挥长效作用。由于缺乏新型消费热点,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一是2013年国际金价下跌,国内部分消费者抄底黄金,造成黄金销售持续高温。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震荡,消费者购买热情大减,1-6月金银珠宝类销售额虽比上年增长16.9%,同比回落达22.5个百分点。二是通讯器材类商品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今年增速大幅回落,1-6月全省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增长2.4%,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三是受房地产走向调整影响,与居住有关的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不确定性增强。
四、下半年趋势展望与措施建议
综合分析各类影响因素,预计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左右,低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左右。着眼于全省消费品市场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我们应在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同时,还应着力推进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第一、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在合理量定的基础上,考虑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稳定农产品价格和生产,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本地非农就业和回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扩大和完善对农业生产“直补”和社保补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规范农村水、电、教育、建房等方面的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
第二、创新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闲暇服务消费,应加大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消费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并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第三、重建诚信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搞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第四、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中央出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对公款消费行为进行了规范和控制,对商贸流通尤其是高端住宿和餐饮企业短期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引导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对此,要根据政策变化,积极引导企业在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消费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出当前经营困境。尤其是针对餐饮业整体低迷的情况,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高档餐饮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尝试结构优化和模式创新,通过菜品和价格的双重调整,把消费对象从高端消费转向大众化消费,倡导和支持餐饮企业拓展服务方式和开拓市场。
第五、完善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现代流通网络
在城区,大力培育大型商贸城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各种新兴业态,提升产品档次,形成多层次的商品消费市场,为消费者在本地消费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好的消费环境。在农村,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大“万村千乡”建设力度,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和供销店,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