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门峡市在教育改革方面,围绕大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内涵提升,细化工作举措,大力实施四项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三项活动和创建“十化”学校,逐步推进三项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持续有序推进区域教育改革,最终实现一个目标,即构建“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人民满意”的大教育格局。
一、实施“四项工程”
“四项工程”即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教育提升工程。
一是校长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经典研读”“课题引领”“校长讲校”等方式,办好校、县、市三级“校长读书论坛”,推进“经典研读”取得实效。自下而上,分阶段举行“校长讲校”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提高校长治校能力。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结合学校发展和教学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选题立项开展研究。市教育局对有突出成绩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并在全市推广应用。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省、市、县、校名师工作室、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起三年内创建10—15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校。2015年起每两年一轮(分幼儿园、小学阶段教师,初、高中和职业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全员参加综合素质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之一。建立国培、省培、市培跟踪档案制度,提高国家、省、市三级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三是班主任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健全中职和基础教育学校班主任选聘制度、班主任培训机制、班主任日常管理机制、班主任评优激励机制和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设立市、县、校三级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导机构,建立指导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相关专家团队,建立班主任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形成系统的班主任成长网络课程资源。在市、县两级培训的基础上,设立班主任培训基地。每年评选表彰200名“班主任岗位标兵”,激励广大班主任争先进位、争先创优。
四是教育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日读一小时,季读一本书”学习活动和每季度举办一次读书讲座等形式,加强干部学习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设立工作牌、去向牌、办事指南牌,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办事流程、工作纪律及服务承诺等途径,明确机关岗位和人员职能,规范工作流程,明确环节标准,厘清责任主体。
二、开展“三项活动
通过实施以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开展好“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以教育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开展好“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持续开展以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法治化、德育实效化、课堂教学高效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师研修校本化、体艺培养特色化、文化建设品牌化、安全稳定常态化、组织保障立体化等“十化”为内容的创建活动,开展“争办人民满意学校”活动。
三、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办学体制机制。针对建市历史较晚、高等教育基础薄弱等问题,积极整合职教资源,加快筹建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支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建设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三门峡黄金学院,努力加快“一本三专”建设;并推动各县(市、区)中职学校创建国家、省级示范校以及省级特色校、特色专业。结合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这一实际,谋划成立黄河金三角教育督导、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协作区,筹建黄河金三角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三门峡、运城、临汾、渭南三省四市之间教育工作的交流合作。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县域内轮岗交流制度,建立校长三年任期目标考评办法及同行、学生、家长、教育机关等多元评议校长、教师制度,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学校区域位置,市级以上示范性学校,均和薄弱学校结成盟校,探索在招生、教学管理、设施、教师、课程资源、教学活动、备课、教师培训研修、质量监测、绩效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另外还积极实施局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做到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因责聘人,双向选择。
三是招生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初中生毕业升学的合理分流引导,使职、普教育在校生数量大体相当,促进职、普教育协调发展。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覆盖区域,规范招生和组班程序、秩序。调整完善普通高中录取办法。根据往年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动态确定中招录取批次和招生计划,调动各个高中学校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门峡市教育局 杨仲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