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模式铺就富民强乡路

21.07.2014  11:37
      近日,记者跟随社旗县城郊乡党委书记李铁成、乡长吴凯走进了该乡党委会议室,“这么多奖项!”一进屋,记者就被长达十几米墙面上挂满的各类奖牌给“震”住了。记者细细数来,竟有53块之多。望着密集的奖牌“方阵”,吴凯告诉记者,这些只是该乡所获荣誉的一部分。

      “服务工业经济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单位”……一项项荣誉记录、见证了该乡多年来富民强乡、迈步发展的铿锵脚步。

      近年来,城郊乡在农村党支部积极推行支部加协会、党员加农户、产业加基地的“三加”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全乡共成立各类协会10个,发展会员500名,带动1000余户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及家庭手工业,已培育1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大户5家,生猪养殖场近300个,黄牛养殖场6个,养殖自然村8个,大牲畜存栏万余头,畜牧业年产值1.8亿元。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14个,其中农机合作社6个、种植合作社3个、养殖合作社5个。

      “‘三加’模式把农村党建与农业发展、农民发家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党建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深刻诠释了农村融入型党建、服务型党建的丰富内涵。现在,农民富了,人心顺了,工作好开展了,农村变得更美丽了!”李铁成说起“三加”模式,感触颇多。

      支部+协会

      创业有了强后盾

      城郊乡素有生猪养殖的基础优势,但养殖分散、不成规模,加上“猪崽育肥成本太高、品种差”的难题,养殖户常年操劳也赚不了多少钱。乡党委、政府顺应形势,引导成立了社旗县城郊乡生猪养殖专业协会,并在养殖协会成立党支部,时任贺新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大学生村官王亚,凭借群众信得过的养殖技术被推荐为协会理事长,兼任协会党支部书记。从此,刚满31岁的年轻协会党支部书记王亚带领养殖专业户、专业村走上了团结起来闯市场的发展道路。

      为了解决养殖户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等实际问题,党支部按照“龙头企业+养殖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资金、技术、饲料配备和销售服务,组织开展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协会成员只负责场地饲养,实现企农互助。养殖协会低价为300个协会成员每年提供1200头优良猪崽,邀请河南农大、郑州牧专的专家前来讲课,帮助解决养殖技术、疾病防疫难题,协会养殖户的生猪由协会统购统销到湖北襄阳、武汉等城市。目前,贺新庄村养猪总数超过10000头,规模养鸡、养兔、养羊大户有20多家。

      城郊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以代营大葱和望东庄萝卜最为典型,2010年,代营大葱和望东庄萝卜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品、无公害产地双认证,2013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20000份。据统计,自望东庄萝卜和代营大葱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品牌认证以来,经济效益年均递增15%望东庄萝卜年产值突破300万元,代营大葱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早些年,蔬菜种植在该村以一家一户为主,基本上属于自由散漫状态,种多少、怎样种、如何销售都是走一步说一步。2010年5月,乡党委、政府引导成立了代营村蔬菜种植协会,代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宗恒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被推荐为会长,带领蔬菜种植专业户、专业村科学种植,推广新品,勇闯市场,大大提高了菜农收益。当年,代营村蔬菜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以上。

      党员+农户

      致富有了领路人

      谭营村青年周春发曾在河北打工,学习掌握了水磨石加工技术,返乡后尝试自己创业,以水磨石为原材料,生产各种型号的水池、水表箱子,产品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欢迎。农民党员张跃贵受周春发创业启示,带动全村半数以上的家庭从事水磨石材制品加工、销售,使水磨石制品产业越做越大。自2008年起,该产品已成为南阳市扶贫开发饮水工程指定产品,稳占整个南阳市场。本村150名剩余劳动力不出村可就业,同时,吸纳周边桥头、唐庄等乡镇120余人前来打工,规模较大的家庭工业户每天可加工生产60个,盈利1200元左右,形成了“家家是工厂、户户有车间”的喜人局面。目前,该村水磨石材年产值达500余万元,仅此一项使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今年56岁的老党员聂成增是城郊乡代营村文书,种庄稼的行家里手,提起种庄稼他头头是道,但是近年来,如何才能提高种地收入,让“老庄稼汉”一再犯难。依靠传统办法,就算风调雨顺、精耕细作,粮食亩产也提高不大。东方不亮西方亮,聂成增凭借灵敏的信息感和独到的发展眼光,瞄上了良种培育项目。他充分依托本村土质优良的优势,主动与社旗县金科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繁育小麦、玉米种子,2011年冬季自己率先签订了30亩良种繁育协议,当年收入的小麦全部高于市场价格的10%销售到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500多户群众走上了良种繁育道路,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值在750万元以上。

      产业+基地

      增收有了新途径

      投资1.9亿元的南阳青云牧业公司,在社旗县城南6公里建设了一个占地604亩的万头奶牛养殖场,该产业带动了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官寺村党支部看准行情,依托产业优势,努力创造条件,推动该村群众积极发展家庭奶牛养殖,帮助农民致富。以5组胡敬军为典型的养殖户10户,发展奶牛养殖100余头。养殖大户年产值均超过50万元。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市场对绿化苗木需求越来越大,城郊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在搞好基础林网建设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苗木产业基地建设。在紧靠S333线路北、代营村西侧新规划1500亩,作为苗木基地项目用地。代营村8组村民赵松林早年在外从事建筑工程开发项目,得知老家正在大力发展苗圃产业,果断回乡,改行从事苗木基地建设,第一期投资500万元,建设社旗县红豆杉苗木基地,精细化整理苗圃基地800亩,高标准栽植花卉苗木100万株,其中国槐20万株、桂花30万株、紫薇20万株、石楠30万株。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代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先后流转土地1500亩,培训花卉种植技术工人800多名,每亩年收益5000元以上。

      农村经济合作社是“产业+基地”的延伸补充。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产业组织,有了专业合作社,落实政府的产业政策就有了对象和载体。近四年来,城郊乡党委、政府通过合作社的协调服务,既缩小了农户之间的技术素质差别,又通过规范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还通过加工、贸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从而扩展了农民的就业和盈利空间。

      2010年7月,城郊乡移民新村高占奇、刘铁华夫妇按照每年一亩地480元的价格承包本村生产用地1100多亩,种植玉米和小麦。2011年夏季,他们承包的土地夏粮亩产1000斤,除去投资、用工费用,盈利不大。为了帮助土地承包大户做大做强种植业,2011年10月,城郊乡党委、政府向农业局申请,在移民新村成立了高庄占奇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对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服务内容不断扩充,从为合作社提供优质良种、销售农产品服务,到必要的联合作业服务,联合包装、加工,共创品牌,逐步提高合作社经济收入。当年,占奇种植合作社承包的土地每亩年收入达4000元以上,比合作社成立之前提高两倍。

      今年55岁的肉牛养殖老手毛明彦是城郊乡望东庄村农民,大家都夸他是一位肉牛养殖行家里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和牛打了半辈子交道”,2010年4月,县乡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10亩的黄牛肉牛养殖场,有丰富养殖经验的毛明彦主动请缨,承租养殖场,当年饲养肉牛150头,创收150万元。2013年5月,社旗县旭东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落户城郊乡,大伙推荐毛明彦任合作社理事长,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统一销售、良种引进、技术推广的作用,及时抢占畜牧产业链中技术、市场两个“制高点”,帮助养殖户推广黄牛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并在收购、加工、储藏、销售等方面为社员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旭东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0名,优质黄牛存栏10000余头,户均150头,辐射太和镇、大冯营镇、陌陂乡和城郊乡“两镇两乡”70多家黄牛养殖场。

      吴凯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平台,该乡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途径。各类合作社根据自身优势从事种植、养殖和农机服务等业务,合作社成员年人均收入突破8万元,实现了全乡经济的跨越发展。